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福建信息学院校训)

关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强能”,是一个内涵深刻、意蕴丰富的教育理念表述,它精准地概括了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像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这样以工科为主、信息技术为特色的院校所肩负的核心使命与价值追求。这四字校训并非简单的口号并列,而是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揭示了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与终极目标。“厚德”是根基,强调的是育人的首要任务,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多元的今天,职业教育若只注重技能传授而忽视品德塑造,所培养的人才将是片面甚至危险的。“强能”是目标,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即必须聚焦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其成为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厚德”与“强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唯有德才兼备,方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行稳致远,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对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厚德强能”的校训是其办学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它指引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是凝聚全校师生力量、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旗帜。深入解读和践行这一校训,对于理解学校的育人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其在福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呢将围绕“厚德强能”校训的语义渊源、时代内涵、育人实践及其对师生发展的指导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厚德强能”校训的语义解析与文化渊源

“厚德强能”这一校训,由两个核心概念构成,每一个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确的时代要求。

“厚德”一词,源远流长,其思想根基可追溯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厚德”概念直接源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里的“厚德载物”,意指大地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它强调的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包容的态度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将其置于现代职业教育的语境中,“厚德”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 个人品德修养: 要求学生具备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的基本道德品质。这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石。
  • 职业道德规范: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特别强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遵纪守法、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涉及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知识产权等,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 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心系国家、服务社会的情怀,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意识到自身所学技能最终要服务于人民福祉和社会进步。
  • 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 “厚德”也包含了对学生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非仅仅掌握技术的“工具人”。

“强能”则更具现代色彩,直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和目标取向。“强能”即强化能力、增强本领。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中,“能”具有非常具体和多元的指向:

  • 专业技术技能: 这是“强能”最核心的部分,指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所需的过硬技术技能,能够解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
  • 实践动手能力: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设备使用、工艺实施的能力。
  • 创新创业能力: 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造,具备一定的技术革新意识和创业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 终身学习能力: 在知识和技术快速迭代的信息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其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职业变迁和社会发展。
  •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现代工作岗位大多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协同合作的能力也是“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厚德”与“强能”二者并非割裂,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厚德”是“强能”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确保“能”用在正途,服务于善的目的;“强能”是“厚德”的实践载体和物质基础,使良好的品德能够通过卓越的才能得以展现和实现。无德之能,犹如无舵之舟,可能危害社会;无能之德,则似空中楼阁,难以真正贡献价值。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厚德强能”确立为校训,正是深刻把握了人才培养的这一基本规律,体现了其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定决心。

“厚德强能”校训的时代内涵与职业教育使命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所处的福建省,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迅猛,对信息技术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在此背景下,“厚德强能”校训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内涵。

它回应了国家战略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需要大批坚守工匠精神、技艺精湛、富于创新精神的劳动者大军。“强能”直接对应了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素质的期待。
于此同时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将“厚德”放在首位,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它契合了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的核心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步伐加快。
这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求其具备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于此同时呢,自动化、智能化取代了大量重复性体力劳动,使得那些需要人类情感、伦理判断、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性”层面素质变得愈发重要。“厚德强能”的校训,正是引导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培养能够胜任未来智能时代工作岗位的复合型人才。

再次,它体现了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自我认知与价值追求。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其强烈的实践性和职业导向性。“强能”凸显了这一类型特征,明确了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强化学生技术技能积累。而“厚德”则确保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其育人本质不会偏离,避免陷入单纯“技能培训”的误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和吸引力。

因此,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厚德强能”校训,不仅仅是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更是学校在新时代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服务区域发展、彰显类型特色的战略宣言和行动指南。它驱动着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与创新。

“厚德强能”校训在育人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厚德强能”的理念全面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了鲜明的育人特色。

在“厚德”培育方面,学校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

  •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中,融入网络安全法、信息伦理、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校园文化建设浸润: 通过校史馆、文化长廊、主题教育活动、榜样评选等,营造崇尚品德、见贤思齐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砥砺品格、奉献社会。
  • 日常管理与服务育人: 将德育要求细化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的悉心指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育人等工作的开展,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
  • 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育: 邀请行业企业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校友进校园,讲述奋斗故事,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

在“强能”锻造方面,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紧密围绕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建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等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群,确保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广泛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主动性。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强化技能训练。
  • 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与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组建教学团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形式,将企业最新技术、标准和需求引入教学全过程,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检验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以赛促教”推动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也成为“强能”成效的重要体现。
  • 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 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提升职业竞争力。

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举措,“厚德强能”从抽象的校训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显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厚德强能”对师生发展的指导意义与未来展望

“厚德强能”的校训,对于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每一位师生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学生, 校训是他们成长成才的导航仪和座右铭。它告诫学生,求学期间不仅要刻苦钻研技术,练就过硬本领,成为未来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更要注重修身立德,明辨是非,恪守正道,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要深刻理解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其应用却有着显著的伦理向度。只有将技术能力建筑在深厚的道德根基之上,才能确保技术向善,用所学知识技能造福社会。校训激励着广大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在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教师, 校训是教书育人的基本遵循和职业操守。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学识渊博、技能高超的“经师”,更要做涵养德行、润己泽人的“人师”。要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自身也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师德水平,才能更好地践行校训要求,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加速演进和社会的深刻变革,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高举“厚德强能”的旗帜,不断丰富其时代内涵,将其精神实质更深层次地融入学校治理和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学校将坚持:

  • 持续深化立德树人: 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 聚力提升关键能力: 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和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字化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 拓展产教融合广度与深度: 构建更加紧密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效能。
  •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兼具高尚师德、精湛技艺和深厚理论功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 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使“厚德强能”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自觉,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厚德强能”这四个字,凝聚了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传承、现实担当与未来憧憬。它如同一盏明灯,照耀着学校前行的道路,指引着一代代信息学院人砥砺奋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一批又一批德能兼备、担当重任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在职业教育的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这所扎根于八闽大地的职业院校,必将在“厚德强能”校训的引领下,继续彰显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02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398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