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严谨、勤俭、求实、开拓”,并非凭空产生或简单的词语堆砌,它是学校近一个世纪办学历程的精神凝练,是数代西财人薪火相传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这八个字,深刻烙印着学校独特的诞生背景、发展轨迹与时代使命。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学校前身光华大学所秉持的“格致诚正”等传统治学精神与爱国情怀,在漫长的办学实践中,尤其是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金融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沉淀、升华而成。校训不仅是对学术研究态度的严格要求——严谨与求实,也是对师生品格修养的殷切期望——勤俭与开拓。它如同一面旗帜,指引着西财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在应对时代挑战时勇于创新,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紧密相连。理解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就是理解这所著名财经学府的灵魂与根基,是解读其人才培养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关键钥匙。


一、 校训的文本释义与深层内涵

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由四个各具侧重又相互关联的词语构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塑造与学问追求体系。

严谨,位居校训之首,它首先指向的是一种治学态度和精神作风。严谨意味着在学术研究上必须遵循科学规范,追求逻辑缜密、数据准确、论证充分,反对任何形式的马虎、轻率与主观臆断。在经济、金融、管理等学科领域,数据的微小误差或逻辑的丝毫漏洞都可能导致决策的重大失误,因此,严谨是财经类人才的立身之本。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术范畴,更延伸至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师生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习惯,对待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都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畏之心。这种严谨的作风,是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声誉的重要基石。

勤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勤”强调奋发有为、刻苦努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学业钻研还是事业发展,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天道酬勤是永恒的真理。“俭”则倡导节约朴素、珍惜资源,反对奢靡浪费。对于财经院校的师生而言,勤俭不仅是一种个人美德,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它关乎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可持续性。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弘扬勤俭精神,有助于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

求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具体体现。求实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追求真理,尊重规律。它要求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中,注重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关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和教条主义。求实精神推动着西南财经大学的学术研究始终紧扣国家经济建设的脉搏,致力于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难题,使知识创造真正服务于社会进步。

开拓,体现了面向未来、勇于创新的进取姿态。财经领域是充满活力与变化的领域,新现象、新问题、新业态层出不穷。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开拓精神鼓励师生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勇于探索未知,善于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它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不仅要传授既有知识,更要激发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能够引领未来财经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开拓严谨求实相辅相成,是在扎实根基之上的锐意进取,是推动个人与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四个词语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严谨是基础,勤俭是保障,求实是途径,开拓是目标。它们共同塑造了西南财经大学师生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行为模式。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脉络

西南财经大学校训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和文化融合的过程,其根源深深植于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史中。

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5年在上海创建的光华大学。光华大学诞生于“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之中,其校名取“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意,本身就带有复兴中华、光耀祖国的宏大志愿。光华大学时期,学校倡导“格致诚正”的治学修身理念(源于《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科学精神和务实作风。这一时期所孕育的爱国情怀、严谨学风和务实精神,为日后西南财经大学校训的提炼提供了最初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土壤。

1952年至1953年,新中国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对高级财经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进行了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在这一背景下,以光华大学为主体,并入西南地区17所院校的财经系科,组建了四川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汇聚了西南地区多家高校财经教育精华的四川财经学院,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为新中国培养财经建设人才的特殊使命。这一时期,来自不同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校园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但共同的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践导向,使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等理念成为校园文化的突出特征。师生们积极投身于国家经济恢复与建设的实践,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求实勤俭的精神在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财经教育迎来了春天。学校于1985年正式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校深刻认识到,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作风,更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
于此同时呢,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强调勤俭节约、防腐拒变也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学校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进行系统总结和升华,凝练成易于传颂、内涵深刻的校训,就成为一项必然且紧迫的文化建设工程。

经过广泛的讨论和精心的提炼,“严谨、勤俭、求实、开拓”这八个字最终被确立为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它既继承和发扬了光华大学时期的优良传统和爱国精神,又融入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学校办学实践的新鲜经验,反映了时代对财经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校训的正式确立,标志着西南财经大学的精神文化体系趋于成熟和定型。


三、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绝非悬置于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深深融入西南财经大学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乃至校园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 在人才培养方面: 学校始终将严谨的学风建设放在首位。从课堂教学到论文指导,从课程考核到学术规范,都建立了严格的标准和管理制度。
    于此同时呢,大力倡导求实精神,通过案例教学、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多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学校还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支持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开拓精神。而勤俭教育则融入思政课程和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格。
  • 在科学研究方面: 西南财经大学的科研工作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体现了强烈的求实导向。鼓励教师扎根中国大地做研究,产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在科研管理上,强调学术诚信和严谨治学,对学术不端行为实行零容忍。
    于此同时呢,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前沿探索,支持具有开拓性的原创研究,为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贡献力量。
  •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言传身教地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教师被期望既能在讲台上传授知识,也能带领学生深入实践(求实),更能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开拓)。
  •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校训精神通过校史教育、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重要仪式和校园景观(如校训石、光华校门复建等)得到反复强调和视觉化呈现。学校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活动和社团实践,都潜移默化地传递着校训的价值内涵。
    例如,鼓励学生社团举办与财经实践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求实开拓能力;倡导节约型校园建设,体现勤俭精神。
  • 在社会服务方面: 西南财经大学积极发挥智库作用,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这本身就是求实精神的外化。学校与业界的紧密合作,也体现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价值的严谨态度与开拓精神。


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

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此背景下,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展现出更加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未来意义。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与风险,财经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极其严谨的风险意识和合规观念。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校训中强调的严谨作风,是培养能够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高素质人才的根本要求。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提倡绿色低碳发展的今天,勤俭不再仅仅是个人美德,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如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共识。财经人才需要深刻理解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校训中的勤俭精神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全球视野。

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这要求财经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求实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国情,避免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校训中的求实原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

在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深刻重塑财经业态。唯有具备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才能抓住机遇,引领变革。校训倡导的开拓,激励着西财人勇于站在科技与财经融合的前沿,在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开疆拓土,为国家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贡献力量。

西南财经大学的校训“严谨、勤俭、求实、开拓”,是其近百年办学历史的智慧结晶,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源于历史,契合当下,更指引未来。这八个字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将继续感召和塑造一代又一代西财人,激励他们在中国经济建设的广阔舞台上,恪守准则,砥砺前行,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西财智慧与力量。校训的精神,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学校发展的血脉,也如同不灭的灯塔,照亮学子们前行的道路,其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彰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07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63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