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宁夏校训及历史)

关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笃信好学,志在生民”,是一句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与鲜明时代精神的核心表述。这八个字不仅是对学院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高度凝练,更是其扎根宁夏、服务地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价值宣言。从其历史渊源来看,“笃信好学”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坚定信念、勤奋学习的治学态度;“志在生民”则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校训的确立与演变,紧密契合了宁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导向。它不仅是悬挂于校园的箴言,更是深深融入学院发展血脉的行动指南,激励着一代代宁职师生脚踏实地、精进技艺,将个人理想追求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现了职业技术学院独特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理解其内涵与历史,对于把握学院的办学特色与文化精神至关重要。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与历史脉络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所重要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笃信好学,志在生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却深刻揭示了学院的办学宗旨、育人导向和价值追求。它不仅是对师生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学院整体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深入探究其具体内涵、历史渊源及其在学院发展实践中的体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所高校的独特品格与使命担当。


一、校训“笃信好学,志在生民”的逐字解析与整体内涵

校训的第一部分“笃信好学”,源自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笃信”二字,意为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信仰。在学院的语境下,这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 对真理和知识的坚定追求:要求师生在学术和技能探索的道路上,保持对科学、对真理的敬畏与执着,不盲从、不轻信,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
  • 对职业道德和规范的坚守: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特别强调工匠精神、诚信品质和职业操守。笃信,即是要求师生在未来各自的职业领域内,恪守诚信、精益求精。
  • 对国家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好学”,则强调一种积极主动、永不懈怠的学习态度。在知识和技术飞速更新的今天,“好学”不仅是掌握现有技能的必要条件,更是适应未来职业变化、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它鼓励师生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新领域,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学习内化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人生状态。

“笃信”与“好学”相辅相成,“笃信”为“好学”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使学习不致迷失;而“好学”则为“笃信”奠定了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使信念不至于空洞。

校训的第二部分“志在生民”,则将学院的使命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志”是志向、抱负;“生民”泛指百姓、人民。这四个字清晰地表明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根本价值取向——办学育人,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民、贡献社会。这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而言:

  •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立足宁夏,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技术研发都紧密围绕自治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的人才直接服务于宁夏的现代化建设。
  • 关注民生福祉:职业教育与民生息息相关。学院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遍布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志在生民”要求学院的教育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惠及广大民众。
  • 促进教育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为更多青年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学院通过技能培养,帮助学生获得立足社会的能力,实现个人价值,这本身就是对“生民”福祉的重要贡献。

整体来看,“笃信好学”是基础、是路径,侧重于个体的修养与成才;“志在生民”是目标、是归宿,侧重于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二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完整的价值体系:即培养既有扎实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又有深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校训的历史渊源与确立背景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院的建立、合并与发展历程,逐步凝练并确立起来的,深刻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和学院的自我定位。

学院由原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宁夏职工科技学院、宁夏机械技工学校等多家教育机构合并组建而成,于2002年正式成立。这种多元合并的背景,使得学院在成立之初就面临如何整合不同源流的文化、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的课题。校训的制定,正是这一文化整合与精神塑造成果的集中体现。

“笃信好学”一词,有着深厚的国学渊源,可追溯至《论语》等经典,它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治学的精髓,体现了学院重视文化传承、注重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选择这一具有传统意蕴的词汇,也彰显了学院在追求技术技能教育的同时,不忘人文素养的培育。

而“志在生民”的表述,则更具现代色彩和现实关怀。它呼应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方针政策。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宁夏作为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大量落地人才。
因此,“志在生民”准确地表达了学院作为自治区重要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改善民生的责任担当。

校训的确立过程,通常是经过校内广泛讨论、专家论证、凝聚共识的结果。它既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又要切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愿景。“笃信好学,志在生民”这八个字,恰好平衡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社会、技能与素养之间的关系,因而被最终确定下来,成为全体宁职人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它的诞生,是学院在特定历史阶段对“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


三、校训在学院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将“笃信好学,志在生民”的精神内核,全方位地融入到了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使其从文字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笃信”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于此同时呢,大力营造“好学”的校园氛围,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技能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创造,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其人才培养目标直接指向服务“生民”,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宁夏的现代农业、现代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确保毕业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成为“笃信好学”的典范。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好学),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育人情怀(笃信)。学院通过师资培训、企业实践、师德考核等机制,引导教师将“志在生民”的使命感融入日常教学科研,关心学生成长,服务行业企业。

在社会服务方面,“志在生民”的理念得到充分彰显。学院积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为区域企业员工、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提供继续教育和技能提升机会,直接服务于地方人力资源开发。学院还依托专业优势,参与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决策咨询,为宁夏的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例如,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学院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训是校园文化景观的核心元素,被醒目地镌刻在校园的重要位置。学院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等重要仪式,反复宣讲和强化校训精神。组织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榜样评选等,使“笃信好学,志在生民”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凝聚师生、引领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

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笃信好学,志在生民”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与深远的未来意义。

它为应对技术变革挑战提供了精神指引。
随着产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加速,职业岗位和技术要求日新月异。校训倡导的“好学”精神,正是鼓励师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技能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而“笃信”所代表的坚定信念和职业操守,则是人在技术洪流中保持定力、把握方向的压舱石。

它强化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和社会认同。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偏见。校训将“志在生民”作为终极目标,有力地宣示了职业教育并非“次等教育”,而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并且直接服务于国计民生的教育类型。这有助于增强职教师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再次,它指明了学院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面向未来,学院的发展必须更加紧密地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大局。校训中的“志在生民”,要求学院在专业规划、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发展,更加精准地对接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需求,培养更多“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人才,在服务地方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笃信好学,志在生民”,是其历史传承、办学特色和价值追求的结晶。它源于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如同一盏明灯,照耀着学院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全体宁职人不断奋进,为宁夏乃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这八个字,不仅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名片,更是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24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61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