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宜春职院校训详解)

关于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详细阐述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尚德尚能,惟精惟一”不仅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更是其育人目标与精神追求的核心体现。这八字校训深刻融合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尚德”强调将道德修养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尚能”则突显了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追求卓越技术的鲜明特色;而“惟精惟一”源自古典经典,倡导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专注执着的事业态度。这一校训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师生的行为提供了根本准则,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它不仅在校内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更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分展现了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一、校训的文本释义与思想渊源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尚德尚能,惟精惟一”虽仅寥寥八字,却意蕴深远,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价值导向。

从字面释义上看,“尚德”即尊崇、推崇道德,将个人的品德、操守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它要求师生以德立身、以德润才,将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立身处世和求学问道的根基。“尚能”则是倡导重视能力、推崇才干,尤其侧重于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与职业教育的属性紧密相连,强调学以致用,具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本领。“惟精惟一”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原意是指用心要专一精深,执守中正之道。在此处,“惟精”意指追求技艺与学问的精致、精深、完美,体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惟一”则代表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强调对目标和事业的专注与坚持。

从思想渊源上探究,该校训完美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一方面,“尚德”思想源自儒家文化传统,自孔子以来,“德”始终被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所谓“德者本也”。另一方面,“尚能”与“惟精惟一”则呼应了新时代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所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体现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它将个人的道德修养、能力提升与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担当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体系。


二、“尚德”:立德树人的根本基石

“尚德”作为校训的首要素,确立了道德教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将“德”视为人才培养的灵魂和根本,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不仅开设了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将课程思政融入所有专业教学之中,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尚德”体现为营造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评选道德模范、举办公益志愿服务等方式,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例如,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技术服务、敬老助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奉献中体会社会责任,提升个人品德。

“尚德”也是对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要求教师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成为涵养德行的“人师”,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感染和引导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种全方位的德育体系,确保了学校输出的毕业生首先是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合格公民。


三、“尚能”: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

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尚能”精准地概括了其办学类型和特色,即高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这是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身之本。

“尚能”的内涵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学校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为技能的形成与迁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 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这是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征。学校大力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大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等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练就娴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
  • 持续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组织技能大赛、扶持学生创业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勇于创造,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 卓越的综合职业素养:除了专业技能,还包括团队协作、沟通表达、信息处理、终身学习等软实力。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活动、企业文化导入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路径,真正将“尚能”落到实处,确保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胜任,成为各行各业抢手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


四、“惟精惟一”:工匠精神的时代诠释

“惟精惟一”是对“尚能”的深化和升华,它为“能”的追求设定了更高的标准——那就是追求极致、专注专业的工匠精神。这一精神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的今天,具有尤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惟精”体现的是一种对技术技艺永不满足、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态度。它反对“差不多”思想,倡导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将产品做到最好,将服务做到最优。在教学中,学校鼓励师生发扬这种精神,对待实验数据一丝不苟,操作流程规范精准,工艺作品尽善尽美。许多专业在教学中引入行业最高标准,引导学生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

“惟一”体现的是一种心无旁骛、执着专注的定力。它要求师生在面对学业和未来的职业时,能够沉下心来,深入钻研,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在一个领域里持续深耕,直至成为该领域的行家里手。这种专注力是克服困难、取得成就的关键品质。学校通过营造安静向学的环境、树立技能大师榜样、开展深度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坚持力。

“惟精惟一”共同铸就了新时代所呼唤的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艺精湛,更是内心宁静、信仰坚定。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将这一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旨在培育的不是简单的操作工,而是对未来职业有敬畏、有热爱、有追求,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的新一代“大国工匠”的预备队。


五、校训的践行路径与育人成效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和载体,将“尚德尚能,惟精惟一”的内核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动和师生的日常行为,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在制度建设层面,学校将校训精神体现在章程、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其成为学校治理的文化基石。
例如,在教师考核评价中,既考评其教学科研“能”力,也重视其“德”行表现;在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道德品行、技能水平、学习专注度都是重要指标。

在教育教学层面,校训是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的指导思想。理论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前沿性(尚能、惟精),实践教学强调规范性、真实性与创新性(尚能、惟精),思想政治教育则贯穿始终(尚德)。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会结合专业案例,生动解读校训,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

在校园环境层面,学校利用宣传栏、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建筑命名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校训及其背后的故事,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技能大师风采展、学生优秀作品展、道德标兵事迹介绍等,都是校训精神的生动呈现。

经过多年的实践,校训的育人功能充分显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在全国、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以其“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更重要的是,一种崇尚品德、热爱技能、追求卓越、专注事业的文化氛围已经在校园内形成,成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六、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特别是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尚德尚能,惟精惟一”展现出愈发重要的时代价值。

它回应了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尚德”确保了人才的政治方向和道德水准,“尚能”与“惟精惟一”则确保了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这三者缺一不可。校训完美契合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扬要求。

它指明了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方向。校训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人生指南:要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一个有能力有价值的人,一个做事精细、专业专注的人。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克服成长路上的浮躁之气,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

展望未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深挖校训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其践行形式。
随着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惟精惟一”中的创新内涵,鼓励师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攻克关键技术,提升服务产业升级的能力。
于此同时呢,将继续巩固“尚德”根基,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座以校训为精神灯塔的学府,必将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36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71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