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贵州大学知名校友有哪些,校史介绍(贵大知名校友校史)

贵州大学作为贵州省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自肇创以来,已走过逾百年的峥嵘岁月。其校史不仅是自身发展的编年史,更是一部与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紧密相连的壮丽史诗。学校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洗礼与变革,从最初的贵州大学堂,到省立贵州大学,再到国立贵州大学,直至今天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历程充满了开拓的艰辛与奋进的荣光。这一过程深刻反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演变轨迹,也彰显了贵大人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

猜你喜欢

在逾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贵州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他们如同璀璨星辰,在各行各业闪耀着光芒。其知名校友群体涵盖了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多个关键领域,既有主政一方、致力于地方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党政领导,也有在学术殿堂中勇攀高峰、取得国内外瞩目研究成果的科学家与学者;既有在商界纵横捭阖、推动产业进步的企业领袖,也有扎根文化艺术领域、以作品感动人心的文艺大家。这些校友是贵州大学办学成果最生动的体现,他们的成就与贡献,不仅为母校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完美诠释了“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

贵州大学校史沿革

贵州大学的起源可追溯至1902年创建的贵州大学堂,此举是清政府推行“新政”、兴办新式学堂的产物,开启了贵州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然而初创之际,时局动荡,办学之路颇为坎坷,曾一度停办。至1928年,省立贵州大学正式成立,设文、理预科,但不久后又因经费等问题于1931年停办。抗战军兴,华北及东南沿海大片国土沦陷,大量高校和人才内迁西南,贵州的战略地位骤然提升。为保存中国高等教育血脉,并为抗战建国储备人才,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2年在贵阳主持成立了国立贵州大学,这标志着学校进入了国立化发展的新阶段。抗战时期的贵大,汇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办学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贵州大学更名为贵州大学,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53年,因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贵州大学一度被撤销,其工、农、医、师范等院系分别并入或组建为独立学院,文理学科则调入其他院校。这次调整虽短暂中断了贵州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实体,但其分出的各专业学院为贵州后续的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直至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贵州大学得以重建,恢复招收中文、历史等专业学生。此后,学校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大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97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年份。是年,贵州大学与贵州农学院、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实现了合并,组建为新的贵州大学,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科覆盖面得到极大扩展。2004年,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贵州大学又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此次强强联合,使贵州大学成为贵州省学科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为其后续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9月,贵州大学被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这是国家对学校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了以质量和创新为核心的新阶段。2017年9月,凭借“植物保护学”等优势学科的强劲实力,贵州大学成功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今的贵州大学,已发展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的高校,正朝着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政治与公共管理领域知名校友

贵州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他们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 龙超云:曾任贵州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为贵州省的多党合作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 张群山:曾任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重要职务,长期参与和领导贵州省的经济建设和政府管理工作。
  • 蒙启良:曾任贵州省副省长、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在分管领域内为推动贵州的经济贸易发展和民族事务工作贡献了力量。

这些校友在从政期间,深入基层,心系民生,将其所学专业知识与公共管理实践相结合,在推动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工作印记,践行了贵大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初心使命。

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知名校友

贵州大学在理工农医等领域培养了众多学术精英和科技领军人物,他们潜心科研,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马克俭: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空间结构科研与教学,在新型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结构体系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大量实际工程,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 宋宝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农药学与植物保护专家。现任贵州大学校长。他在绿色农药的创制与应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 欧阳自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虽然其高等教育阶段并非全部在贵大完成,但其早期与贵州的学术渊源深厚,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工作多年,是贵州科技界的骄傲,也与贵州大学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

这些科学家的卓越工作,不仅提升了贵州大学在相关学科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更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科学技术领域实现了突破,展现了贵大人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的执着精神。

人文社科与教育领域知名校友

贵州大学人文社科传统深厚,孕育了一批在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和历史学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和文化名人。

  • 张新民:著名中国哲学史家,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他长期致力于儒家思想、阳明心学及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是贵州省儒学研究的旗帜性人物,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 何积丰: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专家。虽然在贵大的求学是其早期经历,但其后续在形式化方法与可信软件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享誉国际,体现了贵大基础教育的扎实功底。
  • 唐建荣:曾任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是贵州省内知名的教育管理者和民族文化研究者,对贵州的高等教育和民族文化建设有重要影响。

此外,在文学艺术领域,也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他们用作品反映时代、书写人民,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宝库。

经济管理与工商企业领域知名校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大学也为企业界培养了大量精通管理、善于经营的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才。

  • 姜流:曾任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是大型国有企业管理的杰出代表,在企业管理与改革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 陶华碧:老干妈风味食品公司的创始人。虽然其并非通过传统高等教育路径成才,但其作为贵州大学的杰出校友和创业导师,其白手起家、将地方特色食品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的创业故事,极大地激励了贵大学子和无数创业者,是产学研结合的典范人物。

这些商界校友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财富,更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贵州大学的校园文化与精神传承

贵州大学的精神底蕴深深植根于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历史传承之中。“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辟地概括了贵大人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明德至善”强调修身育德,追求人格和思想的至高境界;“博学笃行”则倡导广博学习,知行合一,注重实践。这一校训激励着一代代贵大学子不仅追求学术上的精湛,更注重品格上的锤炼。

学校坐落于被誉为“森林之城”的贵阳,拥有花溪、东山等多个校区。其中,花溪校区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气息浓郁,建筑风格古朴与现代交融,为师生提供了优良的学习和研究环境。校园内学术活动丰富多彩,各类讲座、论坛、科技文化节层出不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于此同时呢,贵州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

历经百余年风雨,贵州大学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呼吸、共进退。从抗战时期的薪火相传,到建国后的院系调整与重建,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跨越式发展,直至新时代的“双一流”建设,每一次转型都凝聚着贵大人的智慧、汗水与奉献。当前,贵州大学正紧紧抓住“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立足贵州、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优化学科布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贵大力量。其未来发展的画卷,正在黔中大地徐徐展开,前景可期,大有可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539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743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