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中国计量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中国计量大学思政教育)

中国计量大学作为我国市场监管、质量检验检疫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密围绕“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精神,构建了具有鲜明计量特色的育人格局。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且富有实效的工作体系。其思政教育不仅注重理论灌输的准确性和时代性,更强调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独特的专业思政融合模式,将质量、标准、计量等专业元素深度融入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工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学校通过扎实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深度的产学研协同育人以及数字化赋能的教育创新,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成效显著,为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中国计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概述

中国计量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其体系的核心在于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统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孤立的课程存在,而是渗透到学生求学、生活、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学校深刻认识到在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等特定领域,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诚信意识和家国情怀至关重要,因此其思政教育体系特别强调“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旨在培养既精通专业技术又具备崇高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行业精英。

坚实的理论教学主阵地

理论武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中国计量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全套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并配备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仅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经典理论的深入解读,更致力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其理论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内容与时俱进: 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最新重大决策部署、社会发展热点以及科技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充满时代感和吸引力。
    例如,在讲解“高质量发展”理念时,会自然融入学校在计量标准、质量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优势,让学生感受到理论就在身边。
  • 方法改革创新: 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打破“填鸭式”教学窠臼。运用智慧教室、在线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 考核综合评价: 改变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关注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认同和运用能力,而非简单的记忆背诵。

通过这些举措,学校的思政理论课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成为了深受学生欢迎的“金课”。

独具特色的专业思政融合

这是中国计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突出的亮点。学校充分利用其在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学科特色和行业背景,深入挖掘这些专业领域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和实践环节中,形成了“一院一品”乃至“一课一特色”的专业思政生动局面。

具体融合路径包括:

  • 价值观层面: 在专业教学中强调“计量精准”背后所代表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求是精神;阐释“标准统一”所蕴含的公平公正、规则意识的法治精神;解读“质量至上”所体现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弘扬“检验检疫”所承担的守护国门、保障民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这些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深刻的价值洗礼。
  • 案例教学层面: 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会大量选用我国在北斗导航、C919大飞机、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中解决“卡脖子”计量标准问题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志向;也会引入国内外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贸易争端等真实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伦理、法律和社会责任问题。
  • 实践教学层面: 在专业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将职业道德、诚信教育、规范操作作为硬性要求,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敬畏规则、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

这种深度融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变得可触摸、可感知、可实践,真正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与实践育人

中国计量大学坚信,实践是检验和深化理论认知的最佳途径。学校构建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社会。

品牌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其中的重要抓手。学校持续组织学生奔赴全国各地,特别是深入基层社区、乡村城镇和行业一线,开展以“计量惠民”、“质量安全知识宣讲”、“标准化服务下乡”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百姓免费校准计量器具、普及食品安全常识、讲解产品标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巩固了专业技能,更真切地体会到知识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价值与快乐,极大地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校园文化建设同样紧紧围绕思政育人展开。通过举办“量大青年说”、“诚信主题教育月”、“法治文化节”、“工匠精神讲座”等品牌文化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崇尚真理、恪守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党团组织生活规范而富有活力,是进行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除了这些以外呢,学校还高度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党员、团员、学生干部以及在学术、公益、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染广大学生。

协同联动的育人机制保障

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健全的机制保障。中国计量大学建立了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确保各项教育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是队伍协同。学校着力打造一支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为核心,以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后勤服务人员为重要补充的思政工作队伍。通过定期培训、交流研讨,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和能力,真正做到“人人都是育人工作者,处处都是育人好场所”。辅导员队伍深入学生一线,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学业指导、生活关怀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是平台协同。学校积极整合校内校外资源,与众多市场监管部门、检验检测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和思政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育情境和实践平台。
于此同时呢,大力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运营有影响力的校园新媒体矩阵,创作传播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阵地,有效应对和引导各种社会思潮。

是评价协同。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纳入各部门、各学院及其负责人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科学的督导、评估和反馈机制,形成了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改进的闭环管理,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

面临的挑战与持续优化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计量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的交织碰撞、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与去中心化、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元化等,都对传统思政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未来,学校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内涵,提升专业教师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与自觉性,避免“硬融入”和“两张皮”现象。二是大力加强思政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善于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分析学情、精准施策,创作更多契合青年学生话语体系和审美需求的优质线上内容。三是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和心理状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在解决学生实际思想困惑和现实困难中提升教育实效。四是继续扩大校地、校企协同育人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计量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自我革新与优化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为其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也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样本。其成功经验在于,将国家的普遍要求与自身的特色优势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881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25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