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福州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福大校训历史)

福州大学校训的综合评述福州大学的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凝练而深刻地体现了学校的育人理念与文化传承。这八个字不仅是对学子为学为人的指引,更是福州大学自建校以来精神底蕴的集中表达。“明德”强调崇高的道德修养与人格塑造,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德”的尊崇,是立身之本;“至诚”彰显了真诚守信、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待人处事、探求学问的基石;“博学”倡导广博的知识积累与开阔的学术视野,呼应了现代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深耕并重的追求;“远志”则寄托了对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心怀家国天下的殷切期望。这一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历史与福州大学的发展轨迹紧密相连。它既汲取了中国古代经典的文化精髓,又紧密结合了学校在共和国建设浪潮中诞生、伴随改革开放成长、于新时代追求卓越的办学历程,反映了福大人脚踏实地、服务区域、面向全国的实践品格,是学术追求、道德培育与社会责任三者的有机统一,持续引领着学校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导向。福州大学校训的详细阐述
一、 校训的正式内容与核心解读

福州大学的正式校训为“明德至诚,博学远志”。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完整思想体系,指引着一代代福大人的成长与发展。

明德”一词,源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意指光明的德行、人天生所具有的美好禀赋。校训将其置于首位,表明了福州大学将德育置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强调教育的根本在于弘扬高尚的道德,使学生能够彰显内心固有的善性,完善自我人格,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正直善良的人。这是为学与做人的根本出发点。

至诚”语出《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至诚”指的是极致的真诚、诚信和专一。它包含了两层深刻含义:一是对人要真诚守信,抱持赤子之心,这是人际交往和社会和谐的基石;二是对学问、对事业要怀有虔诚敬畏之心,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达到极高的造诣。它要求师生无论是治学还是工作,都要秉持一颗纯粹而执着的心。

博学”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汲取广博的知识。在现代大学语境下,它倡导的是一种兼容并包、跨学科视野的学习理念。它鼓励学生不仅要深入钻研本专业知识,还要拓宽知识面,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思维与方法,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世界。

远志”蕴含着树立远大志向、追求宏伟目标的寓意。它激励福大学子不应满足于个人学识的增长,更要将所学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有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担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这是学习的最终归宿与价值体现,是从“小我”走向“大我”的境界升华。

这八个字共同构成了一个从内在修养到外在实践,从个人完善到社会贡献的完整逻辑链:以“明德”为立身之本,以“至诚”为处世之态,以“博学”为成才之径,最终以实现“远志”为价值追求。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确立过程

福州大学校训的形成,深深植根于学校特定的创建背景与发展历程之中,是其办学传统、文化积淀和精神追求的高度浓缩。

福州大学诞生于1958年,那是一个新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迫切需要科技人才的时代。福建作为海防前线,工业基础薄弱,高级专门人才尤为匮乏。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适应国家及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福州大学应运而生。学校的创建本身就带有强烈的“远志”色彩——一所旨在为地方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材的大学。

在建校初期,学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师生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边建设校园,一边开展教学科研。这种白手起家、攻坚克难的经历,潜移默化地塑造了福大人“至诚”的品格——对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无比真诚与执着。早期的办学实践虽然侧重于理工科,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但学校并未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明德”的理念从一开始就蕴含在育人目标之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福州大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从以工为主发展为理工结合、兼有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这一转变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博学”的理念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学校鼓励学科交叉融合,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这与“博学”的内涵高度契合。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大发展,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载体,其凝练与确立工作被提上日程。经过广泛的讨论、征集和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学校最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智慧,并结合学校近半个世纪的办学传统和精神特质,正式确定了“明德至诚,博学远志”这八字校训。它既是对历史的一种总结与提炼,也是面向未来的一种宣言与号召。

这一确立过程并非简单地挑选古籍名句,而是一个将传统文化精华与福州大学独特校史、地域文化(如闽文化中的“海纳百川、爱拼会赢”精神)相融合,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使其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福大特色。


三、 校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与教育理念

“明德至诚,博学远志”的校训,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鲜明的教育哲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儒家文化思想的现代传承:校训的用语和核心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一脉相承。“明德”、“至诚”、“博学”均直接源于《四书》等儒家经典。这表明福州大学高度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育人智慧,将“修身”作为“成才”的前提,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它赋予了这所现代大学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厚重感。
  • “德才兼备”的全人教育观:校训完美诠释了“德”与“才”的辩证统一关系。“明德”与“至诚”侧重于“德”的培育,强调价值塑造和品格养成;“博学”与“远志”则侧重于“才”的锻造和“识”的拓展,强调能力培养和理想引导。二者不可偏废,共同构成了福州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它反对只重知识传授而轻忽人格培养的片面教育,追求的是塑造既有扎实学识又有高尚品德,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 “知行合一”的实践导向:校训不仅是一种静态的训诫,更是一种动态的行动指南。“明德”需践履,“至诚”贵在行动,“博学”为了致用,“远志”更要靠奋斗来实现。这深刻体现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福州大学在办学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社会,这正是校训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 服务国家与地方的使命担当:“远志”是校训的落脚点,它清晰地表明了福州大学的办学使命和价值取向。作为福建省属重点大学,福大的“远志”深深嵌入于服务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它激励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体现了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

四、 校训在校园生活中的体现与践行

校训绝非悬置于匾额之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深深融入福州大学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得以生动体现和积极践行。

物质文化层面,校训被醒目地镌刻在学校的重要场所,如校门、图书馆、教学主楼等,时时提醒师生牢记学校的精神追求。它被写入校歌,在重要的典礼仪式上唱响;它印在新生录取通知书和毕业纪念册上,成为学子对母校最初与最后的记忆烙印;它也出现在学校的各种宣传品和文化产品中,构成了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文化层面,校训精神渗透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之中。
例如,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强调“明德至诚”,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学问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在学生守则和评奖评优体系中,同样注重考察学生的品德修养(明德)、学术诚信(至诚)和社会服务意识(远志)。课程设置强调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体现了“博学”的要求。

行为文化层面,校训是广大师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自觉追求。

  • 在教师身上,体现为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至诚”精神,以及潜心科研、服务社会的“远志”情怀。
  • 在学生身上,体现为刻苦攻读、追求真知的“博学”行动,参与志愿服务、锤炼品格的“明德”实践,以及规划未来、立志报国的“远志”表达。
  • 学校开展的各类学术讲座、科技创新竞赛、文化节活动、社会实践项目等,都为师生践行校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例如,“嘉锡讲堂”等品牌活动邀请名家大师,拓宽学生视野(博学);“道德讲堂”等活动弘扬优良品德(明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至诚、远志)。

在校友群体中,校训更是成为一种共同的精神纽带和身份标识。无数校友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诚实守信、贡献社会,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和传扬着福大校训的精神,成为了校训最生动的活名片。


五、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福州大学的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展现出愈加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它为应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挑战提供了思想资源。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加速,社会思潮多元,大学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面临着如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锤炼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的重大课题。校训所强调的“德”为先、“诚”为要、“博”为基、“志”为向,正是对这些时代课题的有力回应,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

它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载体。校训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是民族文化基因在大学精神中的鲜活体现。弘扬校训精神,就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师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多元文化交流中保持定力,汲取精华,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再次,它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仅需要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科研成果,更需要一流的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凝聚力。“明德至诚”是一流学风、校风和师德师风的根本保证;“博学远志”是追求学术卓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校训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是凝聚全校师生校友人心、激励奋发向上的精神旗帜,是福州大学内涵式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根基。

它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永恒的指导意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具备高尚的品德、诚信的品格、广博的学识和远大的志向,始终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实现人生价值、获得社会尊重的关键要素。福州大学的校训,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为每一位学子的青春航行点亮灯塔,指引他们驶向广阔的人生海洋。

福州大学的校训“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是其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灵魂所在。它源于历史,立足现实,指向未来,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气质风貌和师生的行为选择,并将继续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福州大学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174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37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