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江门中医药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校训“精诚济世,仁心育人”,是一句凝聚了办学理念、行业精神与地域文化底蕴的箴言。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岭南中医药文化的沃土,回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八个字,简洁而厚重,精准地概括了中医药事业的核心价值与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精诚”二字,直指中医药学的精髓——既要求技艺上的精益求精、精湛娴熟,更强调医者品德上的真诚守信、一心赴救,这是对传统医德“大医精诚”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弘扬。“济世”则彰显了中医药学服务社会、造福苍生的宏大抱负,体现了学院师生将个人价值实现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下半句“仁心育人”,则将落脚点回归到教育本身,明确了学院作为育人主体的根本职责,即要以仁爱之心培养学生,使其不仅掌握专业技能,更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这条校训的历史,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它既是学院对悠久中医药传统的致敬,也是其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立足与发展的精神旗帜,指引着师生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

正文


一、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深层意蕴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校训“精诚济世,仁心育人”,虽然仅有八个字,但其内涵丰富,层次分明,深刻体现了中医药行业特质与职业教育规律的完美结合。


1.“精诚”之源:技艺与德行的统一

“精诚”是这条校训的灵魂所在,其思想源头可追溯至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的不朽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大医精诚》篇。这篇文章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中医医德规范的奠基之作。

  • “精”指精湛的技艺:孙思邈指出,“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意味着从事医学之人必须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原理,专心勤奋,永不满足。对于学院而言,“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教师而言,要求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持续的科研创新精神。
    • 对学生而言,要求其刻苦钻研中医药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实践操作技能,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
    • 对学院整体而言,象征着对教育教学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学术研究深度的不懈追求。
  • “诚”指高尚的品德:孙思邈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这里的“诚”,包含了对待患者的真诚、对待事业的忠诚以及个人心性的诚笃。它要求医者和学子:
    • 心怀慈悲,具有同情心与关爱之心。
    • 正直清廉,不为名利所动,一心只为救治病患。
    • 言行诚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与人际信任。

因此,“精”与“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无“精”则医术不彰,难以济世;无“诚”则医德不立,即便技艺高超也可能误入歧途。校训将“精诚”置于首位,深刻揭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中“术”与“德”并重的根本原则。


2.“济世”之志:理想与担当的彰显

“济世”源自“悬壶济世”这一中国传统语境中对医生职业崇高性的赞美,意为救助世人,普惠众生。它体现了中医药学强烈的社会服务属性和人文关怀精神。

  • 宏大的社会责任感:“济世”将个人的学习与工作,提升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高度。它激励师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普及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 回应时代呼唤: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济世”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它要求学院培养的人才,能够积极应对社会健康需求的变化,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以及大健康产业等领域展现作为。

“精诚”是方法与基础,“济世”是目标与方向,二者结合,勾勒出一名优秀中医药人才应有的价值追求。


3.“仁心育人”之本:教育使命的回归

校训的下半句“仁心育人”,将焦点从行业精神转移到教育本体,明确了学院作为教育机构的根本任务。

  • “仁心”是教育者的核心素养:“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仁心”意味着:
    • 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有教无类。
    • 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仁爱言行感染和教化学生。
    • 秉持教育公平,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 “育人”是学院的终极目标:职业院校的“育人”,不仅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全面培养。它旨在培养: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既掌握现代中医药技术技能,又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素质劳动者。
    • 具备健全人格、社会担当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仁心”是“育人”的前提和态度,“育人”是“仁心”的实践和目的。这句话深刻表明,学院的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仁爱、传递价值的过程。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生成背景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地域和文化背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晶。


1.对岭南中医药悠久传统的承继

江门地处岭南,是著名的侨乡,也是岭南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岭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中医药学派,其用药轻灵、注重调理、擅长治疗湿热疫病等特点闻名遐迩。历史上,江门及周边地区名医辈出,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学院坐落于此,天然地肩负起传承和弘扬本土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校训中的“精诚”、“仁心”等概念,与岭南医家一贯倡导的“医者仁术”、“活人济世”的精神一脉相承。
因此,校训的制定,首先是对这片土地上绵延数百年的医药文化与医德传统的自觉承接和时代升华。


2.学院自身办学定位与发展的内在需要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定位是培养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业等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校训必须突出以下几点:

  • 职业性:紧密结合中医药行业对人才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双重要求。“精诚”恰好精准地回应了这一点。
  • 区域性: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层医疗健康事业的需求。“济世”体现了这种服务地方的导向。
  • 教育性:明确学校的教育主体地位和育人根本任务。“仁心育人”直接点题。

在校训确立的过程中,学院必然会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使校训能够真正反映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发展愿景,成为凝聚共识、引领发展的精神内核。


3.新时代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的引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强调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则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类型教育发展。这些宏观政策背景,要求中医药职业院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校训“精诚济世,仁心育人”的提出,正是对上述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的积极呼应和具体落实,体现了学院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三、 校训在学院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价值在于其引领和规范作用。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将校训精神融入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各方面,使其从文字理念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


1.融入教育教学体系

  •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德育元素,如将“大医精诚”的故事、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 实践教学:在实训、实习环节,不仅强调技能操作的规范性、熟练度(体现“精”),更注重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耐心、关怀之心(体现“诚”与“仁心”)。组织学生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践行“济世”精神。
  • 校园文化课程:开设中医药文化、医德医风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系统讲授校训的内涵及其文化渊源。


2.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致力于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优秀教师评选等,激励教师以“仁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以“精诚”要求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榜样。


3.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 环境熏陶:在校园内的建筑、景观、宣传栏等场所,醒目展示校训内容,营造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
  • 活动载体:通过举办“精诚杯”技能大赛、“仁心”故事分享会、名医名家讲座、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使校训精神具象化、生动化,深入人心。
  • 制度保障:将校训精神体现在学生守则、教师行为规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规章制度中,使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4.融入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学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对口支援、技术培训、科普宣传等社会服务活动,将“济世”情怀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在与国内外院校、机构的交流合作中,校训也成为展示学院形象、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名片。


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当今时代,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校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应对社会发展与行业挑战的定盘星

随着社会进步和疾病谱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于此同时呢,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挑战。校训所强调的“精诚”(技术与道德的统一)和“仁心”(以人为本的核心),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引导中医药人才在复杂环境中保持定力,坚守初心。


2.坚定文化自信与实现育人目标的压舱石

校训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在教育领域的鲜明体现。它提醒师生,中医药学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技术,更是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通过践行校训,可以增强师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出既有专业本领又有文化底蕴的可靠接班人。


3.指引学院未来发展的导航仪

面向未来,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高”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的进程中,校训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它要求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特色发展道路,不断弘扬中医药文化,努力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校训精神将激励一代代江门中医药职院人砥砺前行,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校训“精诚济世,仁心育人”,是其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它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办学实践和师生的精神风貌,是这所年轻院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发展动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31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93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