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星海音乐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星海校训详解)

星海音乐学院作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音乐学府,其校训“求真、尚美、崇德、敬业”不仅镌刻在校园的显要位置,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星海人的精神血脉之中。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厚,绝非简单的口号堆砌,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具有严密内在逻辑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坐标。它精准地概括了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要义,即追求艺术真理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崇尚艺术之美与人格之美的融合,推崇高尚道德与职业操守的并重,最终落脚于对音乐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无私奉献。这则校训源自学院深厚的办学传统与对时代需求的深刻回应,它既是办学理念的凝练,也是育人目标的宣言,指引着师生在技艺锤炼、学术探索和人格修养上不断精进,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理解其深层意蕴,对于把握中国当代专业音乐教育的精神内核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星海音乐学院校训的内涵阐释:求真、尚美、崇德、敬业

星海音乐学院的校训“求真、尚美、崇德、敬业”是一个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理念系统。它从认知、审美、伦理和实践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位优秀音乐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全面素养,四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学院人才培养的崇高理想和坚实基石。


一、求真:艺术与学术的基石

“求真”居于校训之首,奠定了音乐学习与创作的根基。它包含两个向度的追求:一是对艺术真理的探索,二是对学术真实的恪守。

在艺术层面,“求真”意味着音乐表演与创作必须遵循艺术的内在规律。对于演奏家、演唱家而言,它要求深入研读乐谱,尊重作曲家的原始意图,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风格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这是一种对音乐作品本真性(Authenticity)的追求,反对浮夸和矫饰,力求通过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理解,真实、准确地再现和诠释音乐的内涵。对于作曲家而言,“求真”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真实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真挚感人的音乐作品,避免无病呻吟和空洞的形式主义。

在学术与研究层面,“求真”体现了科学的治学精神。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深厚的学问。它要求师生在音乐学、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中,秉持实事求是、严谨客观的态度,深入挖掘和考证史料,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未知,不断追求和创新音乐理论与知识。这种科学精神确保了音乐教育的学术深度和专业高度,使艺术实践建立在坚实的理论支撑之上。

“求真”是星海人对音乐艺术最基本、最虔诚的态度,是“尚美”、“崇德”与“敬业”的前提。没有“真”,“美”便失去了根基,“德”就流于空谈,“业”也难以精进。


二、尚美:审美与情怀的升华

“尚美”是音乐艺术的天然属性和核心追求,它直接指向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创造美、表现美、传播美。星海音乐学院将“尚美”置于校训之中,彰显了其作为艺术院校的本质特征和美育使命。

“尚美”首先是对音乐艺术之美的极致追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要求师生锤炼出极其敏锐的听觉感知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发现、鉴赏、创造和演绎音乐中的形式美、旋律美、和声美、节奏美与音色美。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将抽象乐符转化为动人乐声的能力,从而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尚美”超越技术层面,上升为一种审美理想和人生情怀。它培养的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趣味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辨别美丑、抵制低俗,用美好的音乐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倡导一种“美美与共”的胸怀,既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之美,也包容和欣赏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多元之美,在交流互鉴中提升审美境界。

最终,“尚美”的内涵由艺术美延伸至人格美。学院期望学生不仅创造艺术的美,自身也能成为“美好”的化身,做到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实现艺术与人格的和谐统一,成为美的使者,用音乐为社会播撒美的种子。


三、崇德:立身与为艺的根本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对于艺术工作者而言,德性是艺术生命能否长久绽放光彩的决定性因素。星海音乐学院的“崇德”校训,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艺双馨”的育人理念,强调了道德修养对于艺术家的首要意义。

“崇德”首先在于个人品德的修养。它要求师生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谦虚谨慎、与人为善、遵纪守法。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其艺术表现才会具有感召力和公信力。

“崇德”体现为艺术伦理和职业道德。在从艺过程中,要坚守艺术良知,反对一切弄虚作假、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行为。要尊重艺术版权,恪守学术规范。在团队合作中,要懂得尊重与合作,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对待观众和社会,要怀有敬畏之心和服务之志。

更深层次上,“崇德”蕴含着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星海音乐学院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其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崇德”要求师生继承和发扬冼星海等老一辈音乐家心系民族命运、以音乐为武器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崇高精神。它激励学生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起来,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履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四、敬业:实践与奉献的体现

“敬业”是“求真”、“尚美”、“崇德”的最终落脚点和实践检验。它指的是热爱并专注于音乐事业,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并愿意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和奉献。

“敬业”首先表现为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音乐艺术的掌握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年累月的刻苦练习和潜心钻研。“敬业”要求师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在琴房、在课堂、在舞台,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追求技艺上的极致完美。这种对专业的专注和执着,是成就任何一位艺术家的必由之路。

“敬业”意味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它要求师生对自己演奏的每一个音符、创作的每一部作品、教授的每一堂课负责。作为一名未来的音乐工作者,要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艺术实践和社会服务。

“敬业”的核心是奉献精神。它源于对音乐事业的无限热爱,并升华为一种无私的投入和付出。不仅为个人的艺术成就而奋斗,更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贡献力量。无论是在舞台上光彩照人,还是在幕后默默耕耘,或在基层从事音乐普及教育,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奉献的精神,恪尽职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校训精神的融汇与践行

“求真、尚美、崇德、敬业”这八个字,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共同塑造着星海音乐学院独特的学风、教风和校风。

在教育教学中,学院通过一系列举措将校训精神落到实处:

  • 在课程设置上,融专业技能训练(求真、尚美)、人文通识教育(崇德、尚美)与艺术实践(敬业)于一体。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强调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以身作则,成为校训精神的示范者。
  • 在艺术实践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演出、比赛和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在“做”中体悟和践行敬业精神。
  •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大师班、道德模范报告会等活动,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美好、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浓厚氛围。

星海音乐学院的校训,是其立校之魂、兴校之基、强校之匙。它汲取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继承了以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音乐家的红色基因,回应了新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呼唤。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指引着一代代星海人恪守艺术理想,锤炼专业本领,修养高尚品德,投身伟大事业,在中国音乐艺术的浩瀚星海中,寻找自己的坐标,发出时代的光芒。这八字箴言,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必将是全体星海人砥砺前行、追求卓越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共同价值信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766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870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