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江苏建筑校训历史)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华东地区建筑类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校训“厚生尚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这一校训不仅体现了学校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追求,更反映了其办学历史中积淀的精神传统。“厚生”一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与“民生关怀”的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而“尚能”则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倡导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校训的形成与学校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从早期煤炭工业教育的艰苦创业,到建筑类专业的拓展与深化,再到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厚生尚能”始终是学校立德树人、服务行业的根本指引。它不仅是师生行为的准则,更是学校融入区域发展、贡献建筑行业的精神旗帜。通过这一校训,学校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深度解析校训的文本内涵与精神实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生尚能”由两个核心词构成,每一部分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厚生”一词,可追溯至《尚书·大禹谟》中的“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强调为政者需修德、利民、富国。在现代教育语境中,学校将其引申为“厚待人生、关爱社会”,具体包括:

  • 道德修养: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技术人才;
  • 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技术实践中体现对人与社会的尊重;
  • 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建筑行业特性,倡导绿色、环保、和谐的发展观。

“尚能”则聚焦于职业能力的提升,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技重能”的思想,同时契合现代职业教育强调实践创新的要求:

  • 技能崇尚:鼓励学生追求技艺精湛,体现工匠精神;
  • 实践导向: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模式,强化技术应用能力;
  • 创新意识:在掌握传统技能的基础上,推动技术革新与行业进步。

二者结合,“厚生”是价值根基,“尚能”是实践路径,共同构成了学校“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育人体系。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过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与学校发展史紧密交织,其演变反映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时代变迁。学校前身为1979年创立的“徐州煤矿建筑工程学校”,早期依托煤炭行业,培养矿山建设人才。这一时期,虽无正式校训,但“吃苦耐劳、务实重干”的行业精神已深植办学理念中。

1999年,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并更名为“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办学领域从煤炭向建筑拓展。
随着规模扩大与教育理念的成熟,学校于21世纪初正式提出“厚生尚能”的校训,其背景包括:

  • 行业需求:建筑行业对人才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需通过校训明确培养目标;
  • 教育政策引导:国家倡导职业教育强化立德树人,校训成为响应政策的重要载体;
  • 文化传承:结合徐州地域文化中的坚韧务实传统与煤炭行业的奉献精神,凝练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表述。

2011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标志着其从区域型向省域型院校的转型。校训“厚生尚能”在此过程中被进一步赋予新内涵:

  • 融入“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新时代行业理念;
  • 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
  • 与国际职业教育趋势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这一演进历程显示,校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学校发展与时代需求动态调适,始终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校训与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校训的价值在于实践,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维路径将“厚生尚能”融入办学全过程:

课程体系设计:学校构建了“道德素养+专业技能+创新创业”三模块课程体系。
例如,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既开设《建筑伦理》课程(体现“厚生”),又通过BIM技术实训中心强化“尚能”实践。
于此同时呢,所有专业均设置劳动教育环节,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

校园文化建设:校训通过视觉系统(如校园石刻、标识)与活动系统(如“工匠节”“道德讲堂”)深入人心。每年举办的“尚能大赛”涵盖测量、设计、施工等技能竞赛,成为学生展示能力的重要平台。而“厚生志愿服务团”则组织学生参与乡村建设、社区改造等项目,践行社会责任。

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强调教师既是“经师”亦是“人师”。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教师具备企业实践经历与教育教学能力,以身作则传递“厚生尚能”的价值理念。
例如,国家级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技术团队”常年深入施工一线,将行业最新技术反哺教学。

产教融合机制:与中建集团、徐工集团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将“尚能”要求与企业标准直接对接。在校企合作项目中,学生需遵循安全生产、环保施工等规范(厚生),同时完成实际工程任务(尚能),形成教育闭环。校训的行业与社会影响“厚生尚能”校训不仅塑造了校内生态,更辐射至行业与社会层面:

在建筑领域,该校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著称,许多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项目经理。行业反馈显示,学生不仅技能扎实,且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感,这与校训的长期熏陶密不可分。
例如,在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江苏沿海开发等重大项目中,校友积极参与,体现了“厚生”担当。

在职业教育体系内,学校依托校训探索的“三全育人”模式被多所院校借鉴。其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融为一体的做法,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可参考的范式。
除了这些以外呢,学校牵头制定的建筑类专业教学标准中,均明确纳入职业道德与技能双重要求,推动行业人才标准升级。

从更广视角看,“厚生尚能”回应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命题:如何培养兼具职业精神与技术水平的人才。这一校训的实践表明,职业教育需超越单纯技能培训,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校训的新时代意义与未来展望随着智能建造、碳中和等新趋势席卷建筑行业,校训“厚生尚能”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

一方面,“厚生”需更多关注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福祉。学校在课程中增设绿色建筑技术、建筑碳排放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从“盖房子”转向“营造美好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尚能”需拥抱数字化变革,如培养学生应用BIM、装配式技术等新技能,同时强化创新思维与跨学科合作能力。

未来,校训将继续引导学校走向深化内涵发展之路:

  • 进一步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接轨,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人才;
  • 加强“厚生”理念的社区延伸,通过技术服务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国家战略;
  • 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升级“尚能”训练模式,构建更高效的能力培养体系。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源于历史,立足现实,指向未来。它不仅是几个字的组合,更是一所院校的精神坐标与行动指南,在时代浪潮中持续闪耀着价值光芒。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788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834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