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曲阜师范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曲师大校训详解)

综合评述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源自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经典论述,是该校精神品格与文化底蕴最为凝练与深刻的体现。这八字校训,不仅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直接继承与崇高致敬,更是曲阜师范大学扎根孔子故里这片教育沃土,在数十载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与价值追求。它超越了单纯的口号,深刻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乃至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指引师生前行的心灵灯塔和行为准则。“学而不厌”强调了永无止境的求知精神与学术探索,鼓励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孜孜以求,不断超越自我;而“诲人不倦”则彰显了无私奉献的育人情怀与教育责任,要求教育者以极大的耐心和热忱传递薪火,培养学生成才。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学习与教育、成己与成人的完整哲学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曲阜师范大学对这一传统校训进行了富有生命力的现代诠释,使其既保持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又焕发出与时俱进的生机活力,持续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塑造了一代代曲园人独特的精神风貌。深入阐释这一校训,不仅是对一所大学核心精神的解读,更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智慧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传承与创新的生动考察。

曲阜师范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 溯源:校训的经典出处与思想根基

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接典出于《论语·述而》篇。孔子在此章中自述道:“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是孔子一生教育实践与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教育家的核心品格。深入理解校训,必须回到其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语境,探寻其深厚的儒家思想根基。

“学而不厌”是儒家对个体道德修养与知识追求的基本要求。孔子本人就是一个“学而不厌”的典范,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甚至到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在儒家看来,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技能,更是一个“修身”的过程,是通向“仁”的境界的必经之路。《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种对“至善”的追求,决定了学习必然是一个持续不断、没有终点的过程。它反对自满与停滞,倡导一种开放、谦逊、永不懈怠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观,不仅指向书本知识,更包括对人生、对社会、对道德的深刻体悟与实践。

“诲人不倦”是儒家“仁者爱人”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教育在儒家文化中被视为一项崇高的使命,是推行仁政、教化百姓、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孔子开创了“有教无类”的先河,无论学生出身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倾囊相授。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背后是对学生的深沉关爱和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它要求教育者具备极大的耐心、爱心和奉献精神,将培育人才视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非简单的职业活动。正如《论语·述而》中所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胸怀和诲人不倦的执着精神。

因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完美诠释了儒家思想中“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诲”的基础和前提,一个教育者只有自身持续学习、不断精进,才能拥有诲人的资本与底气;“诲”是“学”的延伸和升华,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对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互动,也能反过来促进自身的反思与提升。这八字校训, thus 将个体的成长与他人的成就、自我的完善与社会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哲学与教育理念体系。


二、 诠释:校训在曲阜师范大学的具体内涵

曲阜师范大学坐落于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曲阜,这一独特的地理与文化区位,使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对于学校而言,具有了超越一般意义的、特殊而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悬挂于墙的箴言,更是深深融入学校血脉的基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对师生的核心要求

  • 对教师而言:“诲人不倦”是师德的灵魂。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崇高的师德。在曲阜师范大学,这意味着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在课堂上,要精心施教,耐心解答;在课堂外,要关心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种精神体现在许多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坚守讲台、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中。
    于此同时呢,“学而不厌”也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要求,鼓励教师紧跟学术前沿,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学相长。
  • 对学生而言:“学而不厌”是成才的基石。 它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学习时光,养成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学风。在曲阜师范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学生们被鼓励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博览群书,提升人文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著名的“曲师学子考研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学而不厌”精神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学生们追求更高学术目标的执着与毅力。而“诲人不倦”的精神也对学子们提出了要求,即在同窗之间互相帮助、分享知识,未来无论走向何种岗位,都能将所学回馈社会,具备服务与奉献的意识。


2.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

校训精神深刻塑造了曲阜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气质。

  • 崇尚学术的办学导向: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同时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这种对学术的尊重与追求,正是“学而不厌”精神的制度化表现。学校通过搭建各类科研平台、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鼓励教师出国访学进修等措施,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 严谨朴实的校风学风: 受儒家文化和校训精神熏陶,曲阜师范大学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学风。校园里弥漫着书香气息,师生们沉潜向学,远离浮躁,这种文化特质已成为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 以文化人的育人特色: 学校充分利用地处圣城的区位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传统文化节、组织祭孔典礼等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儒家智慧的滋养,实现文化传承与人格塑造的统一。


3.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精神桥梁

曲阜师范大学对校训的坚守与践行,并非泥古不化,而是注重其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与创新。

  • “学而不厌”与终身学习、创新精神: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而不厌”被赋予了终身学习的内涵。学校鼓励师生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
    于此同时呢,这种不懈的学习探索也是创新的源泉,学校倡导在扎实学识基础上的批判与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 “诲人不倦”与以生为本、全人教育: 现代的“诲人不倦”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它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关注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了全人教育的理念。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三、 践行:校训精神引领下的办学实践与成就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于曲阜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与实践之中,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1.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体现

学校始终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在“学而不厌”精神的激励下,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尤其以基础学科见长,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扎根基层、踏实肯干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以其基础扎实、作风朴实、业务踏实的“三实”特点受到社会广泛好评。而“诲人不倦”的精神则体现在全体教职员工对育人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上。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从学术指导到生活关怀,教师们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2.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体现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为教师“学而不厌”创造条。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支持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访学、深造,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国际视野。
于此同时呢,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弘扬“诲人不倦”的优良传统,评选表彰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3.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方面的体现

依托孔子故里的独特优势,曲阜师范大学在孔子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学校设有国学院、孔子文化研究院等专门机构,汇聚了一批潜心学术的专家学者。他们秉承“学而不厌”的精神,皓首穷经,深耕学术沃土,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于此同时呢,学校积极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通过举办世界儒学大会、开展文化普及活动等“诲人不倦”的方式,将学术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4.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体现

学校自觉履行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将“诲人不倦”的精神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智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师资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的优势,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师范大学的责任与担当。


四、 价值:校训的当代启示与深远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曲阜师范大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依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1.对于个体成长的启示

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学而不厌”所倡导的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的态度,是个人保持竞争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
于此同时呢,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乐于分享、服务他人的奉献情怀,都与“诲人不倦”的精神内核相通。这八字校训为现代人的安身立命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


2.对于教育事业的启示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永恒的职业操守。面对知识更新加速和学生需求多元化的挑战,教师必须持续学习,才能站稳讲台、教好学生。而只有对学生怀有真挚的爱与责任,做到“诲人不倦”,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八字校训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天职。


3.对于文化自信的彰显

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它证明了中国古老的教育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坚守和弘扬这一校训,本身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滋养。


4.对于大学精神的重申

在工具理性有时过度膨胀的当下,大学需要不时回望其初心与使命。“学而不厌”捍卫了大学作为知识殿堂、追求真理的学术本性;“诲人不倦”则重申了大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根本职责。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古典而深刻的表达,提醒大学要坚守其育人本色和文化担当,避免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方向。

曲阜师范大学的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其立校之本、兴校之魂。它源于古典,却辉映当代;言简意赅,却意蕴深远。这八个字不仅镌刻在学校的标志上,更深深烙印在一代代曲园人的心中,指引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人生。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继续引领曲阜师范大学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同时也为所有追寻知识与真理、致力于教育与发展的人们,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深刻的人生启迪。在未来的岁月里,这古老的箴言必将在新的实践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6000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83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