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计算机学校

大连计算机学校旧址(大连计算机学校旧址)

大连计算机学校旧址 大连计算机学校旧址作为大连市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承载了20世纪中后期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独特记忆。该校创立于上世纪70年代,正值国内计算机技术起步阶段,其办学方向紧密贴合国家工业化与信息化建设需求,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计算机专业人才。旧址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建筑风格兼具实用性与时代特色,虽历经数十年风雨,部分设施仍保留着当年的教学功能布局,反映出早期计算机教育的朴素与严谨。

作为区域性计算机教育的开拓者,该校在课程设置、实验设备等方面曾处于领先地位,尤其以计算机硬件维护程序设计等专业见长。旧址的存在不仅记录了教育模式的变迁,也为研究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如今,随着城市更新,部分校区已融入现代建筑群,但其历史价值仍通过档案留存、校友回忆等方式得以延续,成为大连教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大连计算机学校的历史沿革

大连计算机学校的成立可追溯至1974年,最初名为“大连工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分校”,后因专业扩展与规模提升,于1982年正式更名为“大连计算机学校”。该校的诞生与当时国家推动的“四化”建设密切相关,尤其在电子工业领域,承担了培养技术骨干的使命。

  • 初创阶段(1974—1980年):以短期培训为主,开设计算机操作、基础编程等课程,教学设备以国产DJS-130小型机为核心,教师多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
  • 发展高峰期(1980—1995年):增设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软件工程等专业,引入美国IBM等国际设备,并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
  • 转型与合并(1995年后):随着高校扩招,中等专业学校逐渐边缘化,2003年该校并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原校区部分区域划归地方政府管理。

二、旧址的建筑特色与功能布局

旧址主体建筑群占地约50亩,由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及实习工厂四部分组成,均采用苏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简洁方正,内部空间注重实用性。

  • 教学楼:三层砖混结构,走廊两侧分布标准化教室,顶层设有计算机原理展示室,保留有早期电路板、打孔机等教具。
  • 实验楼:配备恒温机房和电子实验室,曾存放国内首批引进的微型计算机,如苹果II型机。
  • 实习工厂:用于硬件组装与维修实践,现部分区域改造为创业孵化基地。
建筑细节上,窗户采用双层玻璃设计以隔音防尘,楼梯扶手为铸铁材质,体现了当时工业建筑的典型特征。

三、教育体系与专业设置

该校的教育模式强调“工学结合”,课程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两大板块,学制包括三年制中专与两年制进修班。

  • 核心专业:
    • 计算机硬件维护:侧重电路设计、故障诊断。
    • BASIC/COBOL语言编程:针对金融与工业领域应用。
    • 计算机操作基础:涵盖打字、数据录入等技能。
  • 特色实践: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大连造船厂等企业的信息系统升级项目,强化动手能力。
教材多由本校教师编写,内容注重与国产计算机型号适配,如长城0520系列。

四、社会贡献与知名校友

建校30年间,累计培养学生超8000人,其中不少人成为东北地区IT企业创始人或技术骨干。例如:

  • 1985级校友张毅,创立大连本土软件公司“海星科技”,现为日企合作供应商。
  • 1991级校友王芳,参与开发中国首套银行自动化结算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学校还承接了多项市级科研项目,如“大连港物流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搭建,助推了地方信息化进程。

五、旧址保护与现状

2010年后,旧址列入大连市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但仅实验楼被完整保留,其余区域分阶段改造:

  • 东侧改建为大数据产业园区,吸引科技企业入驻。
  • 教学楼部分楼层改为“计算机教育历史展览馆”,展出老式计算机、教案等文物。
  • 西侧空地规划为市民公园,保留原校门作为景观标志。
目前的保护难点在于平衡商业开发与文化传承,部分校友呼吁建立更系统的档案数字化工程。

六、在大连教育史中的定位

该校填补了20世纪末大连中等职业教育的空白,其“产教融合”理念对后续高职院校产生深远影响。相较于同期院校,其特色在于:

  • 率先引入国际合作资源,如与日本大阪计算机专科学校的教师交换计划。
  • 实验设备更新速度领先同类学校,1987年即建成局域网教学系统。
尽管实体校园已逐渐消逝,但其倡导的“精技术、重实践”精神仍被大连高校继承。

七、相关争议与未来展望

关于旧址的利用方式,存在两种观点:

  • 支持商业化改造者认为,产业园区能激活土地价值,反哺文物保护。
  • 反对者则主张完整保留校区原貌,参照北京798艺术区模式发展文创产业。
未来可能通过“活态保护”策略,将教学功能与现代科技培训结合,例如开设编程体验馆或创客空间。 (文章正文结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jisuanji/2721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43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