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寻乌中职”)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县域内职业教育与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办学特色,紧密对接本地产业结构,开设农业技术、电子商务、机电技术等重点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实训设施建设、推进校企合作项目,逐步形成“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办学格局。然而,受限于地理位置、生源质量及资源配置等因素,学校在师资结构、专业竞争力、实训资源整合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寻乌中职前身为寻乌县职业中学,2018年经地方政府批准升级为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约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生2785人,教职工192人,开设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
关键指标 | 寻乌中职 | 江西省中职平均水平 | 全国中职平均水平 |
---|---|---|---|
生师比 | 14:1 | 16:1 | 18:1 |
专业对口就业率 | 82% | 75% | 68% |
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 3860 | 3200 | 2500 |
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围绕寻乌县“现代农业、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构建“农业+技术”“工业+智能”“服务业+数字”的专业集群。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脐橙种植龙头企业合作,实行“田间课堂”教学模式;电子商务专业联合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开展直播电商实训。
专业类别 | 寻乌中职重点专业 | 区域产业匹配度 | 省赛获奖次数(近3年) |
---|---|---|---|
农业技术类 | 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 | 92% | 5次 |
信息技术类 |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 | 85% | 3次 |
加工制造类 | 机电技术、新能源汽车维修 | 78% | 2次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改革
学校通过“校企双聘”机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国家级培训。截至2023年,“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较2020年提升20个百分点。教学改革方面,推行“岗位导向式”课程体系,将传统学科课程拆解为“基础模块+专项技能模块”。
指标类型 | 寻乌中职 | 省内同类学校A | 省内同类学校B |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38% | 32% | 29% |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 | 22% | 15% | 10% |
省级教学成果奖数量 | 4项 | 2项 | 1项 |
在实践教学环节,学校与赣州高新区、深圳产业园等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2个。2022年数据显示,学生人均实训时长达到1200小时,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然而,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如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跨区域校企合作深度上仍需突破。
四、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升学与就业方面,学校近五年累计输送高职单招考生860人,录取率稳定在85%以上;直接就业学生中,72%进入县域相关企业,形成“本地培养—本地就业”的良性循环。社会培训方面,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超3000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平台,针对脐橙种植、电商直播等本土需求开发特色课程,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但受限于财政投入和地理区位,学校在吸引优质企业深度合作、引进先进实训资源等方面仍存在瓶颈。
五、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面对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新要求,寻乌中职需在三方面重点突破:一是优化专业结构,动态调整低就业率专业;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企业高技能人才兼职比例;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校中厂”“厂中校”新模式。此外,数字化转型(如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和国际化合作(如“一带一路”职业技能交流)或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