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四川省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改写后的关键词:江安职校)

四川省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安职校”)是川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基地,其发展历程与区域产业需求紧密相连。学校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教学改革,江安职校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规模和教育资源分配,学校在高端实训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需进一步探索跨区域合作与数字化转型路径。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江安职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江安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标志着从单一农技培训向综合性职业教育转型。学校现占地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农业、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旅游服务四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县域主导产业、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需求”,形成“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的双轨培养模式。

年份在校生规模专业数量省级重点专业
20152300人12个1个(现代农业)
20203500人18个2个(现代农业、机械加工)
20234100人22个2个(新增旅游服务)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学校围绕“产业链-专业群-课程链”逻辑优化专业布局。例如,针对川南早茶产业需求开设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联合川红集团开发《茶叶精制工艺》等特色课程。2022年启动“岗课赛证”融通改革,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融入12门核心课程,实现“课证融通”覆盖率达70%。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证书对口就业企业
现代农业茶叶栽培技术、农产品电商农业技术指导员川红集团、蜀茶实业
机械加工数控编程、模具设计数控车工(中级)五粮液精密铸造、泸州机械
电子信息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安装电子设备装接工海尔西南园区、仁宝电脑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截至2023年,学校专任教师18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较2018年提升24个百分点。通过“高校研修+企业实践”交替培养模式,建成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虚拟仿真实训室8间,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其中《现代农业技术》资源库被纳入省级开放共享平台。

年份专任教师数高级职称比例双师型教师占比
2018145人22%44%
2021168人35%59%
2023182人41%68%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5%,本地就业占比62%,主要集中于制造业(38%)、服务业(27%)和农业产业化企业(19%)。升学渠道方面,通过对口单招、技能高考等方式,年均输送800余名学生至高职院校,其中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录取率居前。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创业率达3.2%,较五年前提升1.8个百分点,涌现出“茶园直播电商”“农机共享服务”等新型创业形态。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构建“1+N”校企合作体系,与五粮液集团、海尔西南园区等龙头企业建立订单班12个,覆盖学生600余人。2022年牵头成立“川南现代农业职教联盟”,联合32家单位制定《茶叶种植与加工人才培养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引入企业设备价值超3000万元,其中智能农机实训中心由县政府专项拨款800万元建成。

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县域生源结构性矛盾突出,2023年机械制造类专业招生缺口达40%;二是企业技术迭代快于教学更新速度,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师资短缺;三是跨区域合作深度不足,与成都、重庆等地优质职教资源联动有限。未来拟通过“东进西联”战略破局——向东对接长江经济带产业需求,向西融入成渝双城技能人才协同培养体系,计划到2025年建成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

江安职校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县域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既承载着服务地方产业的重任,又受制于资源禀赋的约束。其通过专业动态调整、深化产教融合形成的“扎根产业、双向赋能”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随着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校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与品牌提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223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21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