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马山县职业技术学校(马山职技校)

马山县职业技术学校(马山职技校)综合评述

马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3年,前身为马山县农业技术中学,2012年更名为现名。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能人才”为宗旨,聚焦现代农业、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有6个重点专业,在校生规模达3200人,教职工总数180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5%。近年来,学校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12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超过70%,成为推动马山县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一、学校基础概况与核心数据

类别数据详情
创办时间1983年(2012年更名)
校园面积120亩(含实训基地45亩)
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在校生规模3200人(2023年数据)
教职工总数180人(双师型教师117人)
重点专业数量6个(含省级示范专业2个)
合作企业数量12家(含3家上市公司)
毕业生就业率92.5%(2023届)
本地就业占比71.3%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紧密围绕马山县“农业强县、工业兴县”战略,构建“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位一体的专业体系。目前开设专业包括:

  • 现代农业技术:覆盖水稻种植、无人机植保、农产品电商等方向,配备智能温室、农业物联网实训室。
  • 数控技术应用:与南宁富士康合作,引入CNC设备实训,开设“工业机器人操作”拓展课程。
  • 电子商务:依托“壮美马山”区域品牌,开设直播电商、物流管理等实战课程。
  • 汽车运用与维修:与广西玉柴签订协议,共建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
  • 旅游服务与管理:结合马山乡村旅游资源,开设民宿运营、导游实务等课程。
  •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接南宁软件园,培养网络安全与数据分析人才。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无人机操作、农产品营销320(含无人机20台)
数控技术应用CNC编程、模具设计、工业机器人操作580(含加工中心3台)
电子商务直播运营、物流管理、跨境电商实务210(含电商直播间4个)

三、校企合作与就业质量对比

学校通过“引企入校”“订单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以下为近三年校企合作核心数据对比:

年份合作企业新增数订单班数量企业捐赠设备价值(万元)
20213家(含广西皇氏乳业)6个(覆盖电商、数控专业)85
20224家(含南宁比亚迪)8个(新增新能源汽车方向)130
20235家(含京东物流)10个(含直播电商定制班)180

就业质量方面,学校毕业生呈现“本地吸纳为主、对口就业率高”特点。2023届毕业生中,进入制造业占比41%,现代农业占比27%,服务业占比32%;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达89%,较2021年提升12个百分点。

四、升学与技能竞赛表现

学校推行“就业+升学”双路径培养模式,近五年累计输送高职生源680人,本科录取率从2019年的8%提升至2023年的15%。技能竞赛成绩显著,尤其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表现突出:

竞赛项目获奖年份奖项等级指导教师
无人机植保模拟赛2022一等奖(全区第2名)李华明
数控铣床加工技术2023二等奖(全区第5名)黄振宇
直播电商实战赛2023一等奖(全区第1名)韦丽娟

升学渠道方面,学校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签订“3+2”中高职衔接协议,2023年升学班本科上线率达22%,较普通班级高15个百分点。

五、社会服务与县域经济贡献

学校主动承接马山县“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近三年开展社会培训1.2万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具体成效包括:

  • 技术扶贫:为古零镇、加方乡等偏远地区培训沃柑种植技术员480人,助力当地打造万亩沃柑基地。
  • 电商赋能:联合阿里巴巴开展“村播计划”,培训农村主播320人,带动2023年马山黑山羊线上销售额突破1.2亿元。
  • 企业定制:为马山南华糖业、金鸡农牧等本地企业定向培养技术工人650人,缓解企业用工短缺问题。
年份社会培训人次技术帮扶项目数企业定制培养人数
202138008项(含蚕桑养殖技术推广)210人(面向制糖企业)
2022420012项(含民宿运营管理标准制定)300人(面向旅游企业)
2023450015项(含直播电商人才库建设)420人(面向物流企业)

六、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学校仍面临以下挑战: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二是“双师型”教师引进难度大,三是县域产业波动对就业稳定性的影响。为此,学校提出“十四五”期间三大目标:

  • 专业集群升级: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双核心专业群,争取省级高水平专业立项。
  • 产教融合深化:与南宁产业园区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探索“前校后厂”混合所有制改革。
  • 数字化转型: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AR/VR课程资源,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296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89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