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酒泉职业技术学校(酒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酒泉职业技术学校(酒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甘肃省酒泉市职业教育的核心机构,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学校始建于1984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升级,现已形成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办学格局。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专业设置紧密对接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区域支柱产业,构建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学校拥有现代化实训基地、省级骨干专业群和高水平师资队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在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成为西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范。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酒泉职业技术学校坐落于酒泉市肃州区,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5600余人,教职工380人。学校以“服务产业、特色发展”为理念,形成新能源应用、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其中风力发电设备维护、光伏工程技术等专业填补区域人才培养空白。

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深度产教融合机制,与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甘肃光热电站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二是“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三是实践教学占比超60%,建有新能源汽车、智能焊接等省级开放共享实训中心。

指标酒泉职业技术学校甘肃省中职平均水平全国千所中职示范校均值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126家82家150家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860052009800
毕业生本地就业率72%58%65%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24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骨干专业5个、市级重点专业8个。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如新增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架构,开发校本教材42部,其中《光伏发电系统运维》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实践教学创新推行“车间课堂”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岗位课程包。例如风电专业实施“理论-仿真-实操”三段式教学,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完成160学时项目化考核。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2项,其中光伏发电安装与调试赛项实现甘肃省在该赛事的“三连冠”。

维度酒泉职校特色传统中职模式德国双元制对比
课程开发主体校企联合开发(6:4比例)学校主导企业主导
实践教学占比62%45%70%
职业资格获取率98.3%85%95%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策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实施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五年一轮”制度。现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聘请行业技术骨干56人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4个,开展横向课题研究12项,形成“教学-研发-服务”三位一体发展路径。

教师能力提升呈现结构化特征:45岁以下教师硕士占比从2018年的18%提升至36%;“双师型”教师中具备高级工证书的比例达91%;近五年累计完成企业实践项目230个,技术革新案例被采纳47项。这种转型使教师团队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复杂技术操作,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维修等新兴专业的教学需求。

指标类型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企业导师团
总数285人56人32人
高级职称占比35%62%81%
企业实践时长(年均)42天--

四、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升学与就业比稳定在4:6。升学渠道涵盖高职单招、对口升学等,合作院校覆盖省内4所本科高校。就业学生中83%进入制造业,重点服务于酒泉新能源装备产业园、敦煌文旅产业等区域项目。创业教育成效显著,近五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37个,涉及农业电商、汽车服务等领域。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战略定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技术开发方面,参与酒泉光热电站控制系统优化等横向课题,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反哺教学设备更新。这种“教育-培训-研发”协同模式,使学校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站”和“技术服务中心”。

酒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系统化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生态,其“产业导向的专业布局”“校企协同的育人机制”“梯级发展的师资建设”三大支柱,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技能甘肃”建设的推进,学校正朝着创建全国优质中职学校的目标迈进,持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技术技能人才动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2991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95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