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特教中职学校(全称贵阳市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是贵州省内唯一一所专门为视障、听障、智障等残障学生提供中等职业教育的综合性学校。作为区域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以“残健融合、技能立身”为核心理念,构建了涵盖中医康复、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等适残专业的教学体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非遗传承等模式探索残障学生就业新路径。学校不仅承担学历教育职能,还面向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终身教育服务,成为西南地区特殊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创新的标杆。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立的贵阳市盲聋哑学校,2012年升格为中专并更名为现名。现有在校生682人,覆盖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三类学生群体,其中职教部与普教部并行运营,形成“一体两翼”办学格局。
时间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规模 |
---|---|---|
1958-2000年 | 初创阶段,以基础文盲教育为主 | 在校生不足200人 |
2001-2012年 | 增设初中部与职业技能培训 | 在校生突破400人 |
2013年至今 | 转型中等职业教育,建立适残专业群 | 年均毕业生就业率超85% |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基础能力+专业技能+职业认证”三级课程体系,重点打造中医康复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民族工艺品制作三大特色专业。通过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贵州省农特产品企业等机构合作,开发定制化课程模块。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认证 |
---|---|---|
中医康复技术 | 推拿理疗、中药药理、康复护理 | 中医康复理疗师(中级) |
数字媒体应用 | 平面设计、短视频制作、电商运营 |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四级) |
民族工艺品制作 | 苗绣技法、蜡染工艺、文创设计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 |
师资结构与教学创新
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占比62%,“双师型”教师达45%。学校首创“手语+可视化+触觉反馈”三维教学模式,研发智能助教系统实现实时字幕转换与振动提醒功能。
教师类型 | 数量 | 特殊教育资质 |
---|---|---|
特教专业教师 | 79人 | 100%持有教师资格证 |
企业兼职导师 | 34人 | 行业认证技师占比91% |
康复治疗师 | 14人 | 持有国际认证证书 |
就业支持与社会融合
学校建立“校企双制”培养机制,与12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近三年毕业生进入国企、事业单位比例提升至18%。通过“开放日体验”“非遗工坊”等项目推动残健融合,年均接待普通学校研学超3000人次。
- 2023届就业去向:医疗康复机构(32%)、文化创意企业(28%)、信息技术服务(19%)
- 典型合作单位:贵州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华为云生态伙伴企业、贵州苗妹非遗公司
- 社会服务数据:年培训量超2000人次,覆盖全省87个区县
在特殊教育职业教育领域,贵阳特教中职学校通过专业集群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和多元评价体系改革,显著提升了残障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其“非遗技艺传承+现代职教”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残障群体创造经济价值,更重构了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知维度。随着《“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推进,该校在师资共享、课程开发方面的区域辐射作用将持续增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3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