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铜仁职业技术学校简介(铜仁职业技术学校概览)

铜仁职业技术学校综合评述
铜仁职业技术学校作为贵州省铜仁市职业教育的核心阵地,自2002年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形成了“工科为主、多学科协同”的办学特色。学校立足武陵山区,深度融入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战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构建了覆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的专业体系。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及毕业生高就业率等指标,均彰显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实效性。近年来,学校通过“技能贵州”行动强化人才培养,同时依托铜仁“黔东门户”区位优势,深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合作,成为地方产业人才储备的重要支撑。以下从历史沿革、办学条件、专业布局等维度展开详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铜仁职业技术学校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铜仁农校与铜仁农机校,2002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更名为铜仁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为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乡村振兴”重点支持院校,办学定位明确为“扎根黔东、服务贵州、辐射武陵”,聚焦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时间节点 重大事件 发展成果
1995年 铜仁农校与农机校合并 形成农业技术教育雏形
2002年 升格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开启高职教育篇章
2019年 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跻身贵州省高职前列
2023年 在校生规模突破1.2万人 办学规模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三

二、办学条件与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120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达2.4亿元。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并与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共建产教融合中心。图书馆藏书总量超80万册,数字化资源覆盖率达90%。
类别 铜仁职业技术学校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占地面积(亩) 1200 1050 980
实训基地数量(个) 15(含2个国家级) 12(含1个国家级) 10(含1个国家级)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230家(含华为、比亚迪) 180家(含茅台集团) 160家(含吉利汽车)

三、专业布局与人才培养

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5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重点打造大数据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形成“农业+工业+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专业生态。
  • 国家级骨干专业:畜牧兽医、茶叶生产加工、大数据应用技术
  • 省级重点专业: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
  • 特色专业群:围绕铜仁“生态茶乡”“锰都”产业,设立茶树栽培与加工、新能源材料技术专业
专业类别 铜仁职业技术学校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农林类专业占比 35% 20% 45%
工科类专业占比 40% 50% 30%
信息技术类专业占比 25% 30% 25%

四、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6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6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2%。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产业教授15人。近三年累计立项省级以上课题47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1200万元。
  • 名师工作室:设“武陵山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室”“黔东智能制造研发中心”
  • 社会培训: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万人次,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等群体

五、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60%,主要服务于铜仁高新区、大兴高新区等产业园区。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年均超100项,“双创”孵化项目带动就业300余人。学校深度参与铜仁“乡村振兴技能提升工程”,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5000余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铜仁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构建了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生态。其以农业和制造业为根基的专业布局,与铜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战略高度契合,尤其在服务武陵山区特色农业、新材料产业等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学校需进一步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人才培养,同时深化国际合作,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持续为黔东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职教动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421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76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