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工程技术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广州海工学校”)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以海洋工程为核心特色的公办职业院校,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管理。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65年成立的广州水产学校,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现名,2020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现有黄埔、琶洲两个校区,占地面积42.8万平方米,开设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船舶智能制造、港口与航运管理等2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12个。作为全国海洋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学校与广船国际、中海油、上海振华重工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其中70%以上进入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领域。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历经三次重大转型:1965-1998年以水产养殖教育为主;1999-2011年拓展至船舶制造领域;2012年至今聚焦海洋工程全产业链人才培养。当前定位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海洋工程+智能装备”专业集群,覆盖船舶设计、海洋能源开发、水下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专业调整方向
1965-1998农业部直属水产学校水产养殖、渔业资源
1999-2011划归地方管理,升格高职新增船舶电气、轮机工程
2012-至今更名并入选双高计划增设海洋油气、智能焊接技术

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海洋工程技术+智能装备”双核专业群,其中海洋工程装备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课程涵盖LNG船建造工艺深海钻井平台维护等高端方向。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标准,开发船舶数字化设计水下机器人编程等实训课程,实现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

专业群核心课程合作企业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船舶CAD/CAM、海洋腐蚀防护、FPSO运维广船国际、中远海运
智能焊接技术机器人焊接编程、特种材料焊接、焊缝检测上海振华重工、广汽集团
港口机械操作门机控制系统、集装箱装卸工艺、智能仓储盐田港集团、广州港务局

师资结构与科研能力

学校实施“大师引领计划”,聘请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3人、大国工匠2人担任产业教授。现有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4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2%。近五年累计完成深海钻井平台模拟系统船舶智能涂装生产线等横向课题67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3000万元。

师资类型人数代表性成果
产业教授15参与“珠江口LNG接收站”项目设计
博士团队28研发海底管道焊接质量监测系统
技师资格教师136开发船舶轴系对中虚拟实训系统

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学校投入2.3亿元建设海洋工程虚拟仿真中心,配备船舶分段装配VR系统、水下焊接模拟舱等设备。与中海油联合共建南海油气开发实训基地,实现“教室-码头-生产舱”三场景联动教学。2022年校企共同制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主导开发1+X证书考核体系。

  • 校内实训室:深海机器人实验室、船舶动力测试中心、智能涂装车间
  • 校外基地:广船国际顶岗实习点、深圳海洋电子产业园、珠海高栏港务区
  • 国际合作:与挪威海事学院共建北极航行安全研究中心

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学校建立“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2023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34%,起薪平均高于省内同类院校18%。近三年开展渔民转产培训海岛电力运维专项教育等社会服务项目,累计培训2.7万人次。牵头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教联盟吸纳成员单位156家,发布行业人才需求白皮书3份。

指标202120222023
毕业生就业率97.6%98.2%98.5%
对口就业率89.4%91.7%93.2%
雇主满意度92.1分93.5分94.8分

面向“十四五”规划,学校启动“蓝色工匠”培育工程,重点建设深远海风电安装运维、无人船艇操控等新兴专业方向。投资5.8亿元的琶洲校区二期工程将新增智能化造船车间、海洋观测数据中心等设施,预计2025年全面投用后实现年培养规模突破8000人,持续巩固其在海洋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483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886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