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绵农职院)

绵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中国科技城——绵阳。学院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紧密围绕现代农业产业链构建专业体系,形成“农科特色鲜明、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现有在校生规模超1.2万人,开设涵盖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电子信息等领域的38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学院与京东农场、新希望六和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面积达12万平方米,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为川渝地区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绵	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绵阳农业学校,2005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9年被认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办学定位聚焦“农业+科技+现代服务业”,形成“三轴联动”发展格局:以智慧农业为技术主轴,以乡村振兴为服务主轴,以产教融合为育人主轴。

关键指标数据表现
建校时间1953年(中专)→2005年(高职)
占地面积1200亩(含现代农业科技园300亩)
校训精神“耕读立业,匠心致远”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构建“农业+X”复合型专业集群,形成现代农业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电子商务三大专业群。核心课程实施“课证融通”改革,将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融入教学,开发模块化课程包42个,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7门。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实训基地合作企业
现代农业技术园艺技术、动物医学智慧农业实训中心先正达、隆平高科
智能装备农业装备应用技术农机创新工场大疆农业、久保田
电子商务农村电商直播电商实训基地京东、拼多多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引进博士23人、行业领军人才9人。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12个,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奖7项,授权专利146项。建立“教授工作室+企业导师”协同机制,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45%。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
高级职称教师186人38.7%
“双师型”教师294人61.2%
企业特聘导师156人/

四、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创新“五共”育人机制:共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组教学团队、共研核心技术、共育行业标准。与华为共建ICT学院,联合开发《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教材,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精度达92%。

合作模式典型案例成效指标
订单培养新希望“丰羽计划”年培养技术骨干300人
校企共建京东农场产业学院开发课程资源包28个
技术服务梓潼县柑橘产业园升级提升产值1.2亿元/年

五、国际化办学探索

依托“一带一路”农业教育联盟,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累计培养老挝、缅甸等国学生142人。开发英文课程34门,承接农业农村部援外培训项目6项,输出“中国职教标准”在埃塞俄比亚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

国际化指标数据详情
留学生国别东南亚、非洲12国
海外实训基地马来西亚橡胶种植园等5处
标准输出制定《热带作物栽培》国际课程规范

六、社会服务成效

构建“三级培训体系”:面向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短期培训,年均培训1.2万人次;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库支持,完成乡村振兴规划27项;技术帮扶企业解决生产难题89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超3000万元。

服务类型年度数据
职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8600人次
技术攻关解决企业生产问题34例
决策咨询提交调研报告19份

七、数字化转型实践

投入2800万元建设“数字校园”平台,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12套,实现教学管理全流程信息化。建成农业大数据中心,整合气象、土壤等8类数据源,为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数字化项目应用场景覆盖范围
智慧教学系统课堂互动、学业评估全院推广
虚拟仿真农场作物生长模拟、病虫害识别农学类专业
农业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智能灌溉<p{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发展,绵阳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西部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标杆,其“扎根乡村、双向赋能”的办学实践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改革样本。未来需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教育、跨国教育标准互认等领域持续突破,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201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00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