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射洪县太乙镇职业中学校(射洪太乙职中)

射洪县太乙镇职业中学校(射洪太乙职中)

射洪县太乙镇职业中学校(以下简称“太乙职中”)是四川省射洪县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川中丘陵地带的太乙镇,依托地方产业需求构建特色专业集群。学校创办于1984年,历经四次校区扩建和专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专业板块,在校生规模达2300余人。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其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本地3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超过85%。

射	洪县太乙镇职业中学校

学校硬件设施投入显著,建有智能化实训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及省级标准化考场,实训设备总值超4000万元。师资队伍方面,现有专任教师14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另有企业兼职导师28人。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创新推出“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农时实践相结合,有效提升涉农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

在区域教育布局中,太乙职中承担着衔接乡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升级的双重使命。其“订单班”培养模式覆盖电子制造、电商物流等新兴领域,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折射出对产业转型的快速响应。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总量,高端设备更新周期较长、横向校企合作广度不足等问题仍待突破。

一、专业设置动态优化路径

年份 核心专业 新增专业 停办专业
2018 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 电子商务 文秘
2021 现代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平面设计
2023 新能源汽车维修、智慧农业 直播电商运营 传统机械加工

专业迭代遵循“产业链-岗位群-技能点”三阶分析法,2023年停办的机械加工专业因本地制造业自动化升级被淘汰,新增的直播电商专业则精准对接拼多多、抖音等平台的区域仓储需求。

二、产教融合实施成效

合作类型 企业数量 共建基地 学生留用率
订单培养 18家 电子装配车间 72%
顶岗实习 32家 物流分拣中心 65%
技术研发 5家 智能灌溉实验室

与四川沱牌舍得集团共建的“生态酿酒实训基地”,实现从原料种植到酿造工艺的全链条教学,该合作项目使学生岗位适应期缩短至15天,较行业平均水平压缩40%。

三、师资结构转型特征

年份 硕士占比 高级职称 企业经历教师
2019 12% 28% 15人
2022 21% 35% 32人
2023 27% 40% 45人

通过“高校访学+企业实践”双轨培养,2023年引进的12名新能源专业教师均具备电池检测认证资格,企业经历教师年均参与技术改造项目2.3项,较五年前增长150%。

四、学生发展多维通道

  • 升学路径:近三年高职单招录取率78%,其中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占比41%
  • 技能认证:电工、电商客服等“1+X”证书获取率92%,覆盖全部二年级学生
  • 创业扶持:设立500万创业基金,孵化农产品电商项目17个,年营业额超千万

五、教学改革特色实践

推行“三段六融”教学模式:基础阶段(1学期)强化通识教育,专业阶段(2-3学期)实施项目化教学,提升阶段(4-5学期)开展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融入职业标准、工作场景、企业文化等六大元素,其中农机维修课程引入真实故障案例库,故障诊断准确率考核达标提升至91%。

六、服务地方经济贡献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200人次,主导编制《射洪县现代农业人才标准》。与县政府共建的“锂电产业人才储备库”已输送技术工人437名,支撑当地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2023年承接县域企业技术改造项目5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800万元。

七、数字化转型进展

建成“智慧职教”平台,集成VR焊接模拟、电商直播虚拟舱等数字化资源。专业课程数字化覆盖率达100%,其中新能源汽车仿真教学系统实现故障代码实时解析,教学效率提升40%。但校本资源库建设仍滞后于沿海同类院校,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尚处试点阶段。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

  • 生源竞争:周边市县职校扩招导致本地生源流失率升至18%
  • 资金瓶颈:实训设备更新周期长达8年,落后于制造业技术迭代速度
  • 师资断层:高级讲师平均年龄52岁,青年骨干教师留存率仅67%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与教育现代化的双重压力,太乙职中正通过深化“专业群+产业学院”改革寻求突破。其与射洪锂电产业园共建的“动力电池学院”已初具雏形,未来或将形成“西部新能源技术人才高地”的区域品牌效应。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