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广元市师范学院(广元师院)

四川省广元市师范学院(广元师院)

四川省广元市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学校扎根川北革命老区,以教师教育为传统优势,注重基础文理学科发展,同时积极拓展应用型专业布局。作为川陕甘结合部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学院承担着区域基础教育人才供给、文化传承创新和社会服务等多重使命。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学科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逐步提升办学实力,但在高水平学科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其发展路径既体现了地方师范院校的典型特征,也展现了老区高校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探索与突破。

四	川省广元市师范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广元初级师范学堂,历经多次合并与改制,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定名为四川广元师范学院。作为川北地区唯一以"师范"命名的省属高校,学校明确"扎根老区、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形成"教师教育为本体、应用文科为优势、工科适度发展"的学科布局。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办学层次
1905-1950初等师范教育阶段中等师范
1978-2002专科教育转型师范专科
2003-至今本科办学发展多科性本科

二、学科建设与专业布局

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通过对比可见,传统师范类专业占比稳定在45%左右,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增速显著。

学科类别专业数量占比代表专业
师范教育类2845%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人文社科类1524%历史学、英语
理工科学类12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
艺术体育类712%音乐学、美术学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截至2023年,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比41.7%,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8.3%。通过横向对比发现,高学历教师比例低于省属同类院校平均水平,但中青年教师占比优势明显。

指标类型广元师范学院省内同类院校平均差距值
教授占比18.2%21.5%-3.3%
博士占比28.3%34.7%-6.4%
45岁以下教师76.5%68.2%+8.3%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近三年师范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在92%以上。建立"校地协同"机制,与川陕甘120余所中小学共建实践基地,推行"双导师制"和"学期轮换实习"模式。非师范专业则通过"订单式培养"对接广元经济开发区企业需求,2022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7.3%。

五、科研发展与成果转化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课题8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00余篇。组建"秦巴山区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在蜀道文化研究、红色资源开发等领域形成特色。但横向课题经费仅占年度科研总经费的18%,专利转化率不足5%,产学研深度融合仍需加强。

六、校园建设与智慧化转型

占地1300余亩的校本部按照"一轴三区"规划,建有川北最大教育类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5万册)。2020年启动"智慧校园2.0"工程,实现5G网络全覆盖,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32个。对比显示,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从2018年的1.2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1.8万元,但仍低于全省本科高校均值。

七、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学校牵头组建"川陕甘结合部教师发展联盟",年培训基层教师超3000人次。依托"蜀道研究所"开展文化挖掘,出版《蜀道文化通论》等专著。连续10年承办"秦巴山区脱贫攻坚论坛",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报告60余份。但国际交流合作相对薄弱,留学生规模长期徘徊在50人以下。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机遇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传统师范教育优势与新工科发展需求的矛盾、区域服务定位与扩大影响力的矛盾、财政投入限制与内涵建设成本上升的矛盾。"十四五"期间,学校提出"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建成5个省级重点学科,2030年实现硕士学位授予权突破,2035年跻身同类高校前列。但需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困境,近三年硕士以上人才流失率达12%。

广元师范学院的发展轨迹折射出西部地方高校在新时代的突围路径。其坚守师范教育初心、服务老区发展的实践值得肯定,但在学科高原建设、科研创新能力、开放办学水平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在保持区域特色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发展战略,探索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