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天府新区职业学校中职部作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自2018年建校以来,始终围绕"产教融合、技能为本"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12个重点专业群。学校依托天府新区国家级新区的产业优势,与京东方、中电子等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模式。通过"双师型"教师占比超65%、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率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办学成效,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4200余名,本地就业率达82%,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2012年组建的天府职业技术学校,201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入选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作为天府新区直管的公办中职院校,其核心定位为:
维度 | 具体内容 |
---|---|
办学层次 | 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含五年制高职贯通培养) |
培养目标 | 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创新型应用人才并重 |
服务面向 | 天府新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双轮驱动的专业格局,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截至2023年,共开设15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40%。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超过60%。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校企合作企业 | 实训室数量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 | 京东方、中电子 | 12 |
信息技术 | 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 | 华为成都基地、腾讯云 | 8 |
现代服务 | 航空服务、电子商务 | 双流机场、顺丰西南仓 | 6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占比3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45%。教学资源方面,建成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本教材开发量覆盖60%专业核心课。
指标类型 | 2020年 | 2023年 |
---|---|---|
师生比 | 1:25 | 1:18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52% | 68% |
企业兼职教师数 | 12 | 35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近三年毕业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平均达2.3本,省级技能竞赛获奖人数年均增长15%。与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12个,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 构建"三阶递进"实训体系:认知实习→跟岗实训→顶岗实习
- 开发"项目化"教材: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
- 实施弹性学分制:允许通过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成果置换学分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天府新区管委会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引入企业设备价值超3000万元。2023年校企合作开发课程24门,接受企业捐赠实训耗材价值150万元。
合作模式 | 参与企业 | 年度成果 |
---|---|---|
订单班培养 | 格力电器、川航物流 | 年培养规模300人 |
产业学院共建 | 商汤科技、科大讯飞 | 建成人工智能实训中心 |
技术研发合作 | 中建材光电、天齐锂业 | 联合申报专利9项 |
六、升学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2023年升学率达78.5%,其中对口单招本科录取率12%。就业方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提升至85%。
年份 | 升学率 | 本科录取率 | 就业起薪 |
---|---|---|---|
2021 | 72.3% | 9.8% | 4200元/月 |
2023 | 78.5% | 14.2% | 4800元/月 |
七、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万人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3个。国际交流方面,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发国际认证课程6门,选派骨干教师赴新加坡、日本研修42人次。
- 技术技能培训:开展电工、电商等12类职业资格培训
- 社区教育:承担老年智能技术应用等公益课程
- 国际认证:引入AHK机电一体化等德国职业资格标准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面对产业升级加速和职教改革深化,学校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于技术迭代速度;二是"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周期不足;三是国际化办学层次有待提升。未来将重点推进:
- 建设产教融合数字平台,实现实训资源云端共享
- 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双百工程"(每年100天实践+100学时培训)
- 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联盟合作网络
四川天府新区职业学校中职部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已形成鲜明的区域职业教育品牌。其"产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特色,不仅有效支撑了天府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更为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随着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学校有望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更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