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纺织学院(成都纺织高专)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纺织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以纺织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其历史可追溯至1939年创立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院以“现代纺织技术”国家级重点专业为核心,构建了覆盖纺织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依托四川纺织产业集群优势,学院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与际华集团、富士康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纺织产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被誉为“西南纺织人才摇篮”。

成	都纺织高等专科纺织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定位

学院前身为1939年抗战时期迁至重庆的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纺织科,1953年调整至成都并入四川纺织工业学校。2010年随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正式设立纺织学院。当前定位为“服务西部纺织产业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面向纺织智能制造、功能性纺织品研发等新兴领域。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职业面向
现代纺织技术纺纱工艺、机织原理、纺织品检测纺织工艺工程师、质量管理员
针织技术与针织服装纬编工艺、经编技术、针织服装设计针织设计师、跟单员
纺织材料与应用新型纤维开发、功能面料设计研发助理、产品工程师

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前两年完成纺织材料、设备操作等基础课程,第三年根据企业订单需求分设智能织造、绿色染整等方向课程。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职称结构企业经历教师占比省级教学团队
教授12%、副教授35%、讲师45%、其他8%68%(行业平均42%)现代纺织技术团队(2018年认定)

现有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比例达76%,建有省级精品在线课程《纺织品质量控制》等资源库。校内实训中心配备立达纺纱机组、津田驹喷气织机等先进设备,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

四、产教融合实践

合作模式参与企业成果示例
现代学徒制恒力集团、海澜集团联合培养“恒力纺机班”年输送50人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功能性汉麻面料研发项目(2021)
1+X证书试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品检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92%

与际华三五三六实业公司共建“厂中校”,实现“车间即课堂”教学模式。近三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27项,技术成果转化收益超800万元。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其中《西南特色天然纤维开发》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建有“纺织面料检测中心”等3个省级服务平台,年均为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服务200余次。主导制定《苎麻混纺色织布》等行业标准3项。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

指标2020届2021届2022届
初次就业率94.7%95.3%96.1%
对口就业率81.5%83.2%85.6%
专升本比例12.8%14.3%15.7%

就业主要集中在四川(62%)、重庆(18%)、江苏(12%)等地,岗位涵盖生产管理(38%)、技术研发(27%)、质量检测(19%)等领域。毕业生三年内晋升主管岗位比例达23%。

七、国际交流合作

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中泰纺织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东盟留学生项目。2019年起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历生,累计培养柬埔寨、越南等国学生127人。参与教育部“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开发《纺织设备维护》双语教材。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 智能化转型压力:传统纺织设备操作岗位需求缩减,需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课程建设
  • 区域竞争加剧:江浙地区同类院校在实训条件、校企合作深度方面形成优势
  • 产业升级机遇:功能性纺织品、医疗防护材料等新兴领域带来专业拓展空间
  • 政策支持窗口: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需求

面对行业变革,学院正推进“AI+纺织”专业群建设,引入智能织造虚拟仿真系统,同时深化与攀枝花家私产业园等西部企业的定制化培养项目。通过建设跨学科创新工作室,培育既懂传统工艺又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西部纺织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纺织学院通过持续优化“产教融合、能力递进”培养体系,在保持传统纺织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向智能纺织、绿色材料等新兴领域延伸。其“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为行业输送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服务区域产业升级中展现出鲜明特色。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应用,提升专业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适配度,巩固西南地区纺织职业教育标杆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2475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87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