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四川技术学校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最新消息(内江职院新闻)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川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近年来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就业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根据最新公开信息,该校2023年招生计划较上年增长12%,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跨境电商等5个前沿专业,并与腾讯云、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6%以上,其中留在成渝经济圈的占比达78%。在基础设施方面,总投资3.2亿元的数字化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涵盖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8大实训模块。值得关注的是,学校与内江高新区共建的"校中园"项目已孵化出17家学生创业企业,形成"教学-实践-孵化"闭环生态。

内	江职业技术学院最新消息

一、招生计划与专业结构调整

2023年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专科生6800人,较2022年增加800人,增幅达13.2%。重点向数字经济、新能源等领域倾斜,停招传统机械类专业2个,新增专业对接区域产业链需求。

年份招生计划新增专业数停招专业数
2021560031
2022600042
2023680052

专业设置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等专业报考热度同比增长45%,传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录取线下降12分。

二、就业质量与校企合作

据2023届毕业生追踪调查,进入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达63%,较全省高职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与华为、京东方等企业共建订单班23个,覆盖学生1200人。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就业率94.6%95.8%97.2%
对口就业率81.2%84.5%88.7%
留省就业率68%72%78%
  • 与通威太阳能共建光伏产业学院,年培养技术骨干200人
  • 联合巨腾电子开设"智能制造订单班",学员起薪提高35%
  • 与阿里云合作建设云计算认证中心,年培训量超1500人次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学校启动"三教改革"攻坚计划,立项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7门,开发虚拟仿真实训项目42个。推行"1+X"证书制度,覆盖率已达85%。

项目类型2021年2022年2023年
省级在线精品课91417
虚拟仿真项目183542
1+X证书试点284553

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电子商务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投入专项资金2800万元用于实训设备升级。

四、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67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6%,双师型教师达62.3%。2023年引进博士12人,聘请企业兼职教授27名。

类别2021年2022年2023年
专任教师总数583625678
副高以上职称215253265
硕士及以上学位347412468

实施"双百工程"培养计划,选派126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研修,重点提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教学能力。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纵向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7%,2023年到账经费突破1200万元。建成省级科普基地1个,技术服务中心年承接企业项目87项。

年份科研经费(万元)专利授权量技术服务收入
202168045320
202295068560
2023120087810

与内江市农科院共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助力当地柑橘、水产养殖产业升级,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3000人次。

六、国际交流合作

学校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学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展"双元制"本土化试点。2023年留学生规模达132人,覆盖老挝、缅甸等8国。

合作项目启动时间年度交流人数合作成果
中德双元制班202145IHK认证通过率92%
泰国清迈大学交换生202032联合发表EI论文5篇
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201928共建跨境电商实训室

开发国际产能合作课程包12个,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定制培训方案,年输出技术标准3项。

七、基础设施建设

总投入5.8亿元的新校区扩建工程完成二期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建成5G+智慧校园系统,物联网设备接入量达3.2万台。

建设项目投资金额(万元)完工时间功能提升
数字化实训中心120002023.06覆盖8大专业群
产教融合大楼85002023.09容纳1500人实训
智慧图书馆68002023.12藏书量达80万册

改造升级实验室136间,其中达到国家级标准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占比提升至35%。

八、社会影响力与荣誉

在GDI高职专科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187位,较上年提升12位。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成为川南首家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

荣誉名称授予时间评价维度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21实训条件/培养规模
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20综合办学实力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2双创教育成效

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正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转型,其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持续提升,产教融合生态体系日趋完善。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社会服务等关键领域形成的突破,不仅增强了自身竞争力,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随着新基建项目的陆续投用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学校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百强行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school/32487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30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