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文理学院成人(川文理成教)

四川文理学院成人(川文理成教)

四川文理学院成人教育作为区域性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依托学校60余年师范教育积淀,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目前开设汉语言文学、会计学等32个本科专业,以及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等18个专科专业,形成"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双轨并行的办学格局。截至2023年,累计培养成人学员4.2万余人,在川东北地区形成显著的品牌影响力。其办学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发继续教育专属课程资源库;二是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三是推行学分银行制度,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课程的学分互认。

四	川文理学院成人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成人教育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覆盖教育、工程、管理等七大学科门类。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实践拓展"三级架构,其中实践教学占比不低于30%。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新增数字经济、智慧养老等5个新兴专业方向,同步开发微证书课程群,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2023年招生人数
师范教育类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文教学法320人
工程技术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CAD/CAM技术、工程力学210人
商贸管理类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280人

二、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继续教育专任教师18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6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92%。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近3年选派45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23人。通过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师平均授课满意度从2020年的89%提升至2023年的94%。

师资结构维度具体数据行业对标值
高级职称比例68%全省平均52%
双师型教师126人同类院校第1梯队
企业实践经历人均1.2年/周期行业标准0.8年

三、教学管理模式

构建"三维一体"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第三方评估实现全过程管理。推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允许学员5-8年内完成学业。2023年试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12项,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8个。但存在直播课程互动率偏低(仅67%)、实践基地利用率不均衡等问题。

四、学生支持服务

建立"五维"服务体系,包含学习支持(在线答疑率98%)、职业规划(年均举办招聘会12场)、心理辅导(专职咨询师6人)等模块。针对基层学员推出"送教下乡"项目,近3年覆盖川东北23个区县。但学费标准较周边院校高出15%-20%,部分专业教材更新滞后超2年。

五、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率92.7%,专业对口率78.4%。教育类学员进入公立学校比例达41%,工程类学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89%。但存在薪资水平分化明显现象,专科生起薪集中在3500-4500元,本科生5500-6500元,较全日制毕业生低15%-20%。

指标2023届数据2020届数据变化趋势
就业率92.7%89.3%↑3.4%
专升本率18.6%15.2%↑3.4%
国企就业占比27%22%↑5%

六、社会认可度调查

根据2023年第三方评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度达86.5%,特别是在职业道德(评分4.3/5)、专业实操(4.2/5)方面获较高评价。但品牌认知度呈现区域差异,川东北地区知晓度达78%,省外仅32%。在同类院校竞争力排名中,教学资源位列前30%,但国际化程度处于中下游水平。

七、发展瓶颈与挑战

主要面临三大矛盾:一是传统面授与线上教学的资源整合难题,二是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的规模失衡(非学历培训仅占营收12%),三是省际招生竞争加剧导致生源质量波动。此外,智慧教学平台承载能力不足,高峰期并发访问时常出现卡顿现象。

八、创新发展路径

建议实施"四轮驱动"战略:建设川陕渝继续教育联盟,开发跨区域选课系统;深化"学历证书+X证书"融通改革,新增数据安全管理员等5个认证方向;打造"银龄教师"培训基地,年培训退休教师再就业500人次;建设虚拟现实实训中心,重点投入智能制造、康养护理等实验场景。

四川文理学院成人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办学优势。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深度、服务能级提升等方面持续突破,特别是在构建终身学习生态系统、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发力,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