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贵州技术学校

黔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官网是哪个

黔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官网是哪个

黔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综合评述

黔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黔南州人民政府于2011年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贵州省都匀市环东南路97号。学校依托黔南广播电视大学资源建立,是全州唯一一所多专业、多学制的中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30%,研究生学历教师1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以上,师资力量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能力
专业设置方面,学校紧贴市场需求,开设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等核心专业,并与当地产业紧密对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园占地面积185亩,教学设施完备,近年来通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率,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能型人才。作为公办学校,其收费标准透明,且享受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学校基础信息与招生简章分析

一、基础信息

  1. 办学性质‌: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隶属黔南州教育局
  2. 成立时间‌:2011年(部分资料显示前身为1985年合并院校)
  3. 地理位置‌:贵州省都匀市环东南路97号,毗邻杉木湖开发区
  4. 师资力量‌:专兼职教师70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4人,双师型教师26人
  5. 校园规模‌:占地185亩,全日制与成人教育并重

二、2025年招生简章核心要点

  1. 招生层次‌:普通中专,面向应往届初中、高中毕业生
  2. 报名时间‌:2025年4月启动(参考2024年简章发布时间推算)
  3. 专业设置‌:
    • 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含平面设计、数字媒体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
    • 特色专业‌:室内装潢设计、曲艺表演(校企合作定向培养)
  4. 升学与就业‌:
    • 支持“中高职贯通”培养,对接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
    • 就业率达95%以上,合作企业涵盖本地制造、信息技术及文化创意产业

优势专业设置解析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课程内容‌:涵盖编程基础、网络维护、平面设计及数字媒体制作
    • 优势‌:双师型教师占比超70%,配备专业机房及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 就业方向‌:IT技术支持、广告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
  2. 汽车运用与维修

    • 课程特色‌: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注重实操能力培养
    • 实训资源‌:校内建有汽车拆装车间、故障诊断实验室
    • 合作企业‌:与一汽大众、比亚迪等车企建立实习合作
  3. 建筑工程施工

    • 培养目标‌:侧重工程测量、施工管理及BIM技术应用
    • 行业对接‌:与黔南州建筑协会合作,提供岗位见习机会

同类型学校对比分析

表1:基础信息对比

学校名称 办学性质 成立时间 占地面积 教职工人数 重点专业领域
黔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公办 2011年 185亩 70人 计算机、汽车维修、建筑工程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 公办 2001年 300亩 120人 行政管理、农业技术
黔东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公办 2010年 150亩 65人 电子技术、旅游管理
都匀市工业学校 民办 2005年 80亩 40人 机械制造、数控技术
黔南州财经学校 公办 1998年 100亩 55人 会计、金融管理

表2:优势专业与就业率对比

学校名称 优势专业 校企合作强度 升学率 就业率
黔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应用 60% 95%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 农业技术 45% 88%
黔东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电子技术 较高 50% 90%
都匀市工业学校 机械制造 30% 82%
黔南州财经学校 会计 55% 85%

表3:学费与政策支持对比

学校名称 年均学费(元) 国家补助政策 地方专项补贴
黔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200 全覆盖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 2500 部分覆盖
黔东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00 全覆盖
都匀市工业学校 3800
黔南州财经学校 2300 部分覆盖

竞争优劣势总结

  1. 黔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势‌:

    • 公办属性保障低学费与高补助覆盖率,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 专业设置紧密贴合区域产业需求,计算机与汽修领域资源突出。
    • 双师型教师比例高,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就业竞争力强。
  2. 同类学校短板‌:

    • 民办院校(如都匀市工业学校)学费高昂且缺乏政策支持。
    • 部分公办学校(如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专业更新滞后,与新兴产业对接不足。
  3. 未来发展建议‌:

    • 加强高职升学通道建设,提升中高职衔接效率。
    • 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引入更多智能制造、新能源领域合作项目。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