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广汉飞行学院(广汉飞行学院)

德阳广汉飞行学院(广汉飞行学院)

德阳广汉飞行学院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重要分院,也是全球规模领先的民航飞行员培养基地之一。学院以飞行技术专业为核心,构建了涵盖飞行运行、机务维修、空管指挥、航空工程等领域的完整航空教育体系。其独特的“校企协同、双师培养”模式,结合先进的飞行训练设备与真实机场环境,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学院年均培养飞行员超千名,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为中国民航业输送了大量骨干人才。作为国家通用航空试点单位,学院还承担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无人机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的研究任务,兼具教育功能与行业服务属性。

德	阳广汉飞行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6年建立的民航飞行专科学校,2006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汉分院,2020年升级为德阳广汉飞行学院。作为中国民航局直属高校的分支机构,学院定位于“应用型航空人才培养基地”和“民航技术创新孵化器”,重点服务于西南地区民航发展需求。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里程碑意义
1956-1985初创期,设立飞行驾驶专业奠定民航高等教育基础
1986-2005引进波音737模拟机,建设目视气象训练系统实现训练设备现代化
2006-至今开展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建立低空试飞基地拓展新兴航空领域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院形成以飞行技术为核心,覆盖机务、空管、航空工程等6大类专业群。其中飞行技术专业细分为运输机驾驶、直升机驾驶、无人机操控三个方向,实施“2+1+1”分段培养模式(2年理论+1年本场训练+1年航线实习)。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认证资质
飞行技术航空气象学、飞机系统原理、仪表飞行程序CCAR-61/141部认证
交通运输(空管)空中交通管制基础、雷达管制模拟、航班运行控制民航局空管人员执照培训资质
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发动机维护、飞机结构修理、ETOPS适航管理FAA/EASA联合认证维修培训中心

三、师资队伍构成

学院实行“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要求理论教师每年完成不少于60小时飞行观察,实践教员需持有民航局二级教员证书。现有专任教师中,具备民航特级飞行员职称者占比35%,持有CCAR-65部维修执照的工程师达210人。

师资类型人数资质要求
飞行教员185人民航局飞行标准委认证,年度复训≥40小时
模拟机教官42人D级模拟机教学资格,英语ICAO4级
机务导师128人EASA Part-66基础执照,专项培训认证

四、教学设施配置

学院拥有亚洲最大的飞行员训练集群,包括3个全天候训练机场、12台全动模拟机和4架专用训练飞机。其中,A320/B737NG模拟机配备电动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达到EASA D级认证标准。

设施类型数量技术参数
训练飞机56架含C172R/DA40/西门诺尔11
全动模拟机9台支持A320/B737/ERJ195机型
航空实验室23个涵盖发动机测试、航电系统等方向

五、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理论-模拟-实装-跟班”四阶递进培养体系。学生前两年完成1600学时理论课程后,需通过私商仪三照联考;第三年进入高教机改装训练,单日飞行强度达4.5小时;第四年赴航空公司跟班实习,参与真实航班运行。

  • 淘汰机制:设置“三级五段”考核节点,年均淘汰率约12%
  • 双语教学:航空英语课程占比35%,ICAO英语考试通过率94%
  • 企业定制:与国航、东航等签订订单班,占毕业生总数65%

六、科研创新实力

学院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获民航科技进步奖9项。自主研发的“基于数字孪生的飞行训练评估系统”将训练效率提升40%,相关专利已应用于深圳、成都等地的通航企业。

研究领域代表成果转化应用
飞行安全技术跑道入侵预警系统V3.0西南空管局全面采用
航空材料工程碳纤维复合材料维修工艺国产ARJ21机型应用
空管智能化多机场协同放行算法天府机场调度系统核心模块

七、行业服务贡献

作为民航局授权的“141部”培训机构,学院年培训量占西南地区飞行员初始执照获取量的78%。同时承担民航四川监管局委托的年度复训任务,近三年累计完成121部规章培训2.3万人次。

  • 应急救援:组建50人专家团队,参与九寨沟地震航空救援指挥
  • 标准制定:主导编制《通用机场运行管理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
  • 技术支援:为西藏高高原机场提供RNP AR导航技术支持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国产大飞机人才需求激增和无人机行业爆发式增长,学院正推进三大转型:建设ARJ21/C919机型训练中心,开发城市空中交通课程模块,搭建低空物流无人机管控平台。计划到2025年实现年培训能力提升至1500人,新增适航技术、航空服务管理等交叉学科。

经过六十余年发展,德阳广汉飞行学院已形成“产教融合、训研一体”的独特优势。其“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保障了民航业人力资源供给,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进步。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实施,学院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智慧空管系统等新兴领域的探索,将为其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