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四川省内综合性高职院校,依托乐山市“山水园林城市”的地理优势,构建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办学体系。校园占地814亩,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形成“一校两区”空间布局,其中高新校区聚焦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老校区侧重文旅与康养专业群建设。学校现有教职工678人,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开设42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通过“产教融合+双创孵化”模式,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与京东方、吉利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37个,形成“课堂-实训-岗位”三级能力培养链条。
一、地理区位与校园布局
学校坐拥乐山国家级高新区与苏稽古镇双核区位,主校区距乐山大佛景区12公里,峨眉山景区25公里,形成“产教研旅”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校园规划采用“功能分区+生态廊道”设计,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通过中央景观轴串联,绿化覆盖率达43%。
校区 | 占地面积 | 建筑面积 | 主要功能 |
---|---|---|---|
高新校区 | 530亩 | 18.6万㎡ | 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 |
苏稽校区 | 284亩 | 11.2万㎡ | 文旅康养、艺术设计、继续教育 |
二、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4+3+X”专业集群,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文旅康养四大专业群,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护理、旅游管理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开发活页式教材47部,建设省级精品在线课程23门。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智能制造 |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 | 比亚迪、四川长虹 | 92.3% |
数字经济 | 大数据、电子商务 | 京东云、字节跳动 | 88.6% |
文旅康养 | 护理、康复治疗 | 华西医院、峨眉雪芽 | 85.7% |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实力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引进博士28人、行业导师156人,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12支。近五年获省部级科研项目83项,横向课题经费突破3200万元,在智慧农业、非遗数字化领域形成技术服务体系。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教授/副教授 | 246人 | 36.3% | 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
双师型教师 | 398人 | 58.7% | 企业认证讲师212人 |
博士/硕士 | 412人 | 60.8% | SCI/EI论文136篇 |
四、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
建成“厂中校”实训中心8个、虚拟仿真实训室23间,设备总值2.7亿元。与华为共建ICT学院,与蜀道集团联合培养订单班,实现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匹配度达91%。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建立“生涯导航-技能强化-创业孵化”三维体系,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37项。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8%,在装备制造、数字经济领域岗位适配度超85%。
六、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为峨眉山茶企定制标准12项。组建非遗传承社团17个,竹艺、彝绣等项目入选省级文化创新案例库。
七、智慧校园与数字基建
投入5800万元建设“5G+AIoT”智慧校园,部署物联网设备3200个,开发掌上办事大厅功能45项,实现教学场所智能管控覆盖率100%。
八、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展“2+1+1”双元制培养。开发国际认证课程18门,留学生规模突破200人。
通过多维度分析可见,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已形成“区位赋能、专业聚核、产教共生”的发展格局。未来需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深化“专业群+产业学院”实体化运作,二是构建“技能等级+学分银行”评价体系,三是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项目。学校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