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达州卫生学校是川东北地区医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职业院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升级,现已形成以护理、药学、医学技术为核心,覆盖中职、高职及成人教育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学校依托达州市中心医院等临床教学资源,构建了“校院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川陕渝地区基层医疗人才输送中占据关键地位。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结构,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获奖频次显著提升,彰显了其在区域医学职业教育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达县医学专科学校,2001年更名为现名并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方向。主体校区位于达州市通川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办学定位聚焦“基层医疗人才摇篮”,重点服务秦巴山区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三位一体架构。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
1958年 | 创建达县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 |
1976年 | 升格为达县地区卫生学校 |
2012年 | 获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
2020年 | 开设“3+2”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目前开设护理、药剂、中医康复保健等8个中职专业,护理、药学2个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理论-实训-临床”三段式教学,其中护理专业实训课时占比达55%。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护理 | 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 | 护士执业资格证 |
药剂 | 药物化学、药理学 | 药师职称证书 |
中医康复 | 针灸推拿技术、中医内科学 | 康复治疗士证书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专任教师146人。通过“临床专家进课堂”计划,聘请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38人担任兼职教师。
职称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 | 22 | 12.3% |
副高级 | 58 | 31.9% |
中级 | 66 | 36.3% |
初级 | 36 | 20.5% |
四、教学设施与实践基地
建有模拟病房、急救实训中心等23个专业化实训室,设备总值3800万元。与达州市中心医院共建临床教学基地,年接收实习生超600人次。
-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配备VR静脉穿刺训练仪20套
- 标准化考场:国家执业护士考试考点资质
- 社区护理实训站:覆盖3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五、学生管理与就业质量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模式,设置早操考勤、晚自习督查等制度。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85%就业于基层医疗机构。
年份 | 毕业人数 | 就业率 | 对口就业率 |
---|---|---|---|
2019 | 823 | 93.6% | 81.2% |
2020 | 765 | 92.8% | 79.5% |
2021 | 912 | 94.1% | 82.6% |
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开展卫生健康职业培训超5000人次,承接达州市基层医疗人员继续教育项目。组建“秦巴健康服务团”开展义诊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2万人次。
- 1+X证书试点: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对口帮扶:支援巴中、广安等地4所职业院校实训建设
- 科研转化:开发《川东北常见慢性病防治》校本教材
七、信息化建设进展
建成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覆盖率90%。开发移动护理实训APP,注册用户突破3000人。
系统模块 | 功能覆盖 | 使用频率 |
---|---|---|
在线学习平台 | 课程视频、题库练习 | 日均访问量1200+次 |
虚拟仿真系统 | 心肺复苏模拟、手术器械识别 | 月均使用800+人次 |
就业跟踪系统 | 岗位发布、校友联络 | 毕业生绑定率78% |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布局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单一化、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康养护理实训大楼,申报中医康复技术省级特色专业。
- 产教融合:与达州高新区共建医疗器械产业园实训基地
- 国际化探索:开发“中德护理标准”对比研究课题
- 数字化转型:建设区域性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川达州卫生学校通过六十余年的积淀,已形成鲜明的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特色。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其“校院协同、育训结合”的办学模式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随着新校区建设和专业认证工作的推进,学校有望在“医养结合”人才培养领域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