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嘉陵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核心目标。学校开设机械加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10余个专业,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多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技能竞赛参与、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逐步形成“技能+学历”双轨并行的办学特色。硬件设施方面,建有数控实训中心、电子电工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师资队伍以“双师型”教师为主,高级职称教师占比约35%。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主要服务于川渝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学生通过单招考试升入高职院校。整体来看,该校在区域职业教育中具备较强竞争力,但专业集中度、产教融合深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一、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覆盖12个细分专业。其中,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专业核心+技能拓展”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实训项目 | 合作企业 |
---|---|---|---|
数控技术应用 | 机械制图、CAD建模、数控编程 | 零件加工、模具设计 | 南充三环电子、四川腾盾科技 |
电子电器维修 | 电路分析、单片机应用、家电维修 | 电路板焊接、智能设备调试 | 长虹电器(南充基地)、京东方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网络搭建、信息安全、云计算基础 | 局域网组建、服务器配置 | 阿里云(南充服务中心)、华为南充分公司 |
二、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15人。教学资源方面,建有4个校内实训中心,配备价值超800万元的实训设备。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教师 |
---|---|---|---|
理论课教师 | 52 | 58.4% | 李华(机械工程硕士)、张敏(计算机科学硕士) |
实训指导教师 | 37 | 41.6% | 王强(数控技师)、陈丽(电子工程师) |
企业兼职教师 | 21 | 23.6% | 赵刚(三环电子技术主管)、刘洋(华为认证工程师) |
三、就业质量与升学路径
202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2.3%,对口就业率78.5%。升学方面,近三年累计127名学生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升学率约15%。就业区域集中在成渝经济圈,制造业岗位占比最高。
指标 | 2021 | 2022 | 2023 |
---|---|---|---|
就业率 | 89.6% | 91.2% | 92.3% |
升学率 | 12.5% | 14.8% | 15.2% |
平均起薪(元) | 3200 | 3400 | 3600 |
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2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订单班”5个,年接收实习学生超400人次。合作模式包括设备捐赠、联合研发、师资培训等,其中与南充三环电子的合作被省教育厅列为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合作企业 | 合作形式 | 年度投入(万元) | 受益学生数 |
---|---|---|---|
南充三环电子 | 设备捐赠+订单培养 | 120 | 85 |
京东方成都基地 | 顶岗实习+技能认证 | 80 | 60 |
四川腾盾科技 | 横向课题+师资轮训 | 50 | 30 |
五、学生发展与技能竞赛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7项,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赛项获四川省一等奖。学校设立“创新孵化基金”,支持学生参与专利申报,目前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
竞赛项目 | 获奖等级 | 获奖人数 | 指导教师 |
---|---|---|---|
数控机床加工 | 省级一等奖 | 3 | 王强 |
电子产品设计 | 省级二等奖 | 5 | 陈丽 |
网络搭建与安全 | 省级三等奖 | 4 | 张敏 |
六、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2万平方米。实训设备总值超1200万元,建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教学管理、图书借阅等全流程信息化。
类别 | 数量 | 总价值(万元) | 更新时间 |
---|---|---|---|
实训工位 | 850 | 680 | 2023年 |
计算机终端 | 320 | 240 | 2022年 |
专业软件授权 | 55套 | 150 | 2023年 |
七、社会服务与社区贡献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次,为退役军人、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与嘉陵区教育局合作开展“职业体验夏令营”,累计接待中小学生1200余人次。
项目类型 | 年度人次 | 主要对象 | 合作单位 |
---|---|---|---|
技能鉴定 | 800 | 在校学生、企业职工 | 南充市人社局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600 | 农村转移劳动力 | 嘉陵区农业农村局 |
社区教育讲座 | 400 | 街道居民 | 火花街道办 |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压力等问题。未来计划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维修等新兴专业,推进“1+X”证书试点,深化与成渝高校的学分互认机制。
- 短期目标: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至75%,新增2个市级精品课程。
- 长期规划:建设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打造川东北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高地。
- 关键举措:引入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争取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