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隆昌市职业技术学院(隆昌职院)

隆昌市职业技术学院(隆昌职院)

隆昌市职业技术学院是川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自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目标。学院依托隆昌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校园占地1200亩,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基地3个,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5所,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院在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2万人,成为川南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人才支撑基地。

隆	昌市职业技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隆昌农业机械化学校,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公办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扎根川南、服务成渝”的办学方向,聚焦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人才培养。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成果
1958-2001年中专阶段,开设农业机械、财会等专业培养技术骨干超5000人
2002-2015年高职转型,新增数控、电商等12个专业获省级精品课程4项
2016年至今入选“双高计划”,建成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立项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现设6个二级学院,开设38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构建“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开发模块化课程包120个,实现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对接率达92%。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校企合作企业职业资格证书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五粮液集团、长征机床数控车工/高级工
现代农业畜牧兽医、园艺技术中粮集团、隆平高科农艺师资格证
数字经济大数据会计、直播电商京东西南基地、抖音电商1+X电商数据分析

三、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通过企业高管兼职、教师企业实践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达72%。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培养路径
教授/副教授17538%企业挂职锻炼≥6个月/年
双师型教师33172%行业资格证+教学能力认证
企业兼职导师21045%合作企业高管/技术总监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投入2.3亿元建成“一院一基地”格局,其中智能装备实训中心获中央财政支持。与华为共建ICT实训室,设备价值超5000万元,满足15个专业实训需求。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涵盖数控加工、3D打印等8个实训区
  • 现代农业实训园:含智慧大棚、畜牧养殖等实训模块
  • 数字经济实训基地:直播电商、大数据分析等6个实训室

五、产教融合创新模式

构建“四阶递进”培养体系,形成“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矩阵。与32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现“入学即入岗”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参与企业覆盖专业年培养规模
订单班培养富士康、京东方电子信息类300人/年
现代学徒制蜀中制药、海底捞食品药品类150人/年
产业学院腾讯云、新希望六和数字经济/农牧类200人/年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三年纵向科研经费达1800万元,承担市级以上课题45项。技术服务中心年均开展职工培训超万人次,完成企业技术攻关项目67项。

  • 乡村振兴服务:组建专家团队指导柑橘种植技术升级
  • 技术研发:与长安汽车合作开发智能检测系统
  • 社会培训:开展“川渝工匠”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

七、学生发展质量保障

建立“三全育人”体系,实施“技能之星”培育计划。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36项,创新创业孵化项目83个。

质量指标2020届2021届2022届
毕业去向落实率95.2%96.5%97.1%
雇主满意度92.3%93.7%94.5%
专升本率18.7%21.3%24.1%

八、国际化发展探索

与德国F+U萨克森职业学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引进IHK认证体系。开发国际产能合作课程包,累计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27人。

  • 国际合作:承接商务部“发展中国家职业技能提升”援外项目
  • 标准输出:参与制定跨境电商B2B国际职业标准
  • 文化交流:举办“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

面向“十四五”发展新局,隆昌市职业技术学院正着力打造“西部职教改革样板”,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级,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