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农业学校新校区(绵阳农校新校区)

绵阳农业学校新校区(绵阳农校新校区)

绵阳农业学校新校区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标志着区域性现代农业教育迈入新阶段。新校区选址于绵阳科技城新区,占地约1200亩,总投资逾15亿元,依托“产教融合+生态智慧”双核驱动模式,构建了集教学、实训、科研、创业于一体的现代化职教园区。校区规划凸显三大核心特征:一是学科布局紧密对接川北现代农业产业链,开设智慧农业、农产品电商等特色专业;二是创新“校地企”三方协同机制,与新希望集团、京东农场等共建产业学院;三是采用海绵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绿色技术,实现校园碳排放降低30%。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5000人,带动周边就业岗位2000个,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职业教育的关键支点。

绵	阳农业学校新校区

一、地理区位与交通网络优势

新校区位于绵阳科技城新区核心地带,地处成渝经济区北部三角区枢纽位置。
对比维度新校区原校区区域竞品院校
地理位置科技城新区,毗邻高铁站市区老校区,周边开发饱和德阳农院(距绵阳80公里)
交通配套3条轨道交通交汇,5分钟上高速依赖单一公交线路仅1条城际快速路连接
产业关联度紧邻现代农业科技园周边以传统农田为主靠近工业区但农业资源弱

通过对比可见,新校区在区位战略价值、交通便捷性及产教融合潜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轨道交通条件可辐射绵阳全域及周边6县市,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高效通道。

二、校园规划与功能分区创新

功能模块占地面积智能化配置生态指标
教学核心区280亩全覆盖5G网络+物联网中控绿化覆盖率45%
实训基地群450亩智能温室、无人机植保实验室雨水收集系统覆盖80%
生活服务区320亩人脸识别门禁+能源监测平台透水铺装率70%

规划突破传统职校平面布局,采用“教学-实训-生活”三角互动结构,各功能区通过连廊衔接。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如1:1还原大型沼气发电站,配备价值3000万元的智能农机设备,实现“教室即车间”的教学改革。

三、学科建设与专业集群发展

专业类别省级重点专业新增前沿专业校企合作专业
现代农业技术√(中央财政支持)智慧农业装备技术宠物医疗(与瑞派宠物联合)
农产品加工√(省级示范专业)预制菜研发冷链物流(与顺丰共建)
农村电商-直播电商运营跨境电商(与亚马逊合作)

专业设置动态匹配区域产业需求,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技术+食品加工+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专业群。其中智慧农业装备技术专业投资2000万元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可模拟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系统调试等20类实训场景。

四、师资队伍结构性优化

师资类型现有规模三年规划目标企业兼职比例
专任教师280人(副高以上35%)350人(副高以上50%)-
产业教授45人(含2名国家级大师)60人(新增种业专家)30%来自龙头企业
实训导师120人(双师型70%)180人(双师型90%)50%具备企业认证资质

实施“双百工程”引才计划,设立500万元/年的师资培育专项资金。重点引进种业研发、智能农机等领域领军人才,同时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要求每年累计驻厂实训不少于45天。

五、产教融合模式突破

合作模式签约企业设备投入(万元)人才培养规模
订单班培养新希望六和800(智能屠宰线)年均200人
产业学院共建京东科技500(冷链仓储实训室)年均150人
技术服务中心省农科院300(分子育种实验室)-

创新“四共八互”产教融合机制:共建专业标准、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双师团队;实现人才互培、设备互通、技术互研、文化互融。与京东合作的“智慧农业供应链学院”采用“1.5+1.5”分段培养,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0%。

六、生态校园建设实践

生态项目技术应用节能效果维护成本(万元/年)
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太阳能板+储能系统年发电量300万度80(较传统供电降60%)
雨水花园系统生物滞留池+人工湿地雨水回收率85%15(市政管网费节省90%)
地源热泵空调地下120米换热孔埋管能耗降低40%45(运行成本降55%)

校园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采用“呼吸式”双层幕墙设计,配合智能光照调节系统,使教学区自然采光率达到75%。建成的生态农业示范园种植80种乡土植物,兼具教学展示与碳汇功能。

七、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经济指标建设期贡献运营期年效益社会效益
直接投资15亿元(GDP拉动3.2%)-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消费拉动建材采购2.8亿元餐饮零售年收入1.2亿周边商业租金上涨35%
技术溢出-年技术交易额5000万农民培训1万人次/年

项目带动绵阳市职教市场规模扩大18%,推动形成“教育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链。预计建成后五年内可为当地农业企业输送技术骨干1200人,助力农产品深加工产值提升15亿元。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应对

成立职教产业基金+设备融资租赁本科扩招导致职校吸引力下降增设职教本科贯通培养试点技术迭代风险农业智能化设备更新周期短建立企业技术预研金制度
挑战类型具体表现应对策略预期成效
资金持续性设备更新需年均3000万元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5%以下
生源质量优质生源比例提升至40%
关键技术更新延迟小于6个月

针对职业教育周期性波动特点,建立“政校行企”四方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购买技术服务保险、签订人才定向培养保底协议等方式,将企业需求波动对教学的冲击降低至可控范围。

绵阳农业学校新校区的建设,不仅重塑了区域农业职业教育的空间格局,更通过“智慧化+生态化+产业化”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西部职教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其经验对同类院校在专业动态调整、产教协同创新、绿色校园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示范价值。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校区有望进一步升级为国际现代农业教育交流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持续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