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屏山职中作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形成“技能立校、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学校依托屏山县乡村振兴战略区位优势,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专业集群,与五粮液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实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2%。硬件设施方面,总投资1.2亿元的新校区配备省级标准化实训中心,引入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形成“教室-车间-工作室”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300余人,其中46%晋升为企业技术骨干,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立的屏山县职业中学,201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四川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办学定位聚焦“服务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确立“品德+技能”双核培养目标,形成“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保障”的多元发展路径。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规模 |
---|---|---|
2015 | 获批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在校生2800人 |
2018 | 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中 | 在校生突破4000人 |
2022 | 新校区竣工投用 | 全日制学历教育5200人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产业需求导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智慧养老3个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包”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引入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
---|---|---|
现代农业技术 | 植物生理学、智能温室管控、农产品电商 | 农艺工(中级) |
新能源汽车 | 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维修、充电桩安装 | 汽车维修工(高级) |
智慧养老 | 康复护理技术、智能健康监测、社区服务管理 | 养老护理员(四级)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教师培养计划,建立“高校教授+企业技师”双导师制。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正高级讲师4人,硕士研究生38人,聘请企业技术总监12人担任产业导师。近五年教师团队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7项,开发校本教材14部。
年份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硕士以上学历占比 |
---|---|---|
2019 | 52% | 21% |
2021 | 63% | 29% |
2023 | 71% | 35%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三段式”工学交替培养:第1学期基础强化,第2-4学期专项实训,第5-6学期顶岗实习。与宁德时代共建“订单班”,实行“2周在校学习+2周企业实践”循环模式。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等8个典型工作场景。
五、校企合作机制
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五粮液集团共建酿酒技术实训中心,与京东物流合作开发智慧仓储课程。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12项,近三年企业参与开发课程36门,接收实习学生2300人次,联合技术攻关项目9项。
六、学生发展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本地就业占比68%。2023年高考升学班本科上线率27%,较2019年提升15个百分点。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43项,其中现代农业技术赛项实现四川省“三连冠”。
七、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次,为五粮液、凯翼汽车等企业定制培训技术工人800余人。建成长江上游首个县级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开发“屏山炒青”茶叶制作等非遗技艺课程包。
八、发展挑战与规划
当前面临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8000万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专业,力争实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全覆盖。
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宜宾屏山职中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其“立足产业办专业”的探索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