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都江堰职业中学介绍(都江堰职中概况)

都江堰职业中学介绍(都江堰职中概况)

都江堰职业中学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性院校,依托“天府之国”的地理优势与千年水利文化底蕴,形成了“技能立校、产教融合”的鲜明特色。学校以水利工程技术、旅游服务、智能制造等专业为核心,构建了“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培养体系,与本地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其“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实训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在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屡获团体奖项,成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

都	江堰职业中学介绍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都江堰职业中学始建于1984年,前身为灌县农业技术中学,2000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学校紧扣“水利+”特色,形成“立足都江堰、服务成都都市圈、辐射西南”的办学格局。现有在校学生4200余人,开设18个专业,其中水利工程技术、酒店管理、机械加工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

年份重大事件办学成果
1984建校(灌县农业技术中学)首批开设农学、农机维修专业
2008灾后重建搬迁至现址校舍面积扩大3倍,增设应急维修专业
2020入选四川省示范性职业院校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2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体系与课程创新

学校构建“水利+文旅+制造”三维专业集群,其中水利工程技术专业与省水电学院联合开设“3+2”贯通培养班。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模块化”设计,如《都江堰渠系维护实务》课程引入真实工程案例,学生需完成分水鱼嘴模型制作、闸阀检修模拟等任务。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校企合作单位
水利工程技术水工建筑物养护、防汛抢险技术中国水电五局、都江堰管理局
高星级饭店运营宴会设计、茶艺与茶文化青城山豪生酒店、希尔顿酒店
数控技术应用CAD/CAM实训、工业机器人编程成都航天模塑、成焊宝玛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下企业实践不少于6个月。现有教师2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8%,“双师型”教师158人。通过“名师工作室”培养机制,李XX老师团队研发的“水轮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获全国职教成果二等奖。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
正高级讲师228.9%
硕士研究生8735.4%
企业兼职导师6325.6%

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建成“四中心一园区”实训体系,包括水利工程实训中心(占地3000㎡)、智能造作实训中心(配备工业机器人12台)、旅游实训中心(含四星级模拟酒店)。与华为共建的“ICT学院”实训室,配置价值200万元的5G基站运维设备。

实训基地设备总值合作企业投入
水利工程实训中心860万元中国交建捐赠设备价值300万元
智能制造实训基地1200万元成都富士康提供生产线2条
文旅虚拟仿真中心480万元携程旅行联合开发VR导游系统

产教融合模式

学校首创“季节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秋季学期在校理论学习,春季学期进入企业跟岗实习。与都江堰景区管委会共建“李冰工匠班”,实行“师徒制”传承古法水利修缮技艺。近三年累计为企业输送技术骨干1200余人,参与都江堰岁修工程等重大项目37项。

合作类型企业数量年接收实习生
订单培养28家620人
顶岗实习45家980人
技术研发12家-

升学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教育。2023届毕业生升学率达67.3%,其中通过单招考试进入“双高计划”院校比例达42%。就业学生平均起薪4500元/月,专业对口率89%。

升学方向录取率合作院校
普通高考12%西华大学、成都大学
单招考试55%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留学3%泰国清迈大学(酒店管理)

校园文化与社会责任

学校将“水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设立“分水节”职业技能竞赛月,开展渠系测量、闸门运行模拟等特色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参与都江堰岁修志愿服务,累计完成堤防加固12公里。建立“羌族文化传承基地”,开设羌绣、藏族唐卡等非遗技艺选修课。

  • 特色活动:清明放水节礼仪培训、国际水利工程师技能挑战赛
  • 社团组织:无人机巡河社、茶艺表演队、古建筑修复社
  • 社会服务:年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次,承接援藏地区技能帮扶项目

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投资1500万元打造数字化校园,建成“5G+AIoT”教学管理系统。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域三维建模。疫情期间开展“云实训”课程,学生通过VR设备远程操作挖掘机完成河道清淤训练。

智慧系统覆盖场景数据量
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学业预警、个性化推送学生行为数据1.2亿条/年
物联网能耗监测实训设备用电管理实时监测终端800个
AI实训评分系统机械加工精度判定识别准确率98.7%

站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都江堰职业中学正以“水利+”专业群为支点,撬动产教融合的深度变革。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校规划建设“西部水利技术技能创新中心”,拟引进丹麦水力发电模拟系统、德国地下管网监测技术等国际先进设备。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启动“古法筑堰技艺”数字保护工程,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建立都江堰传统施工工艺数据库。这些举措不仅将巩固学校在水利职教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续写“天府职教”的时代篇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