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卫生学校

2019卫校招生(2019年医学招生)

2019年医学类院校招生工作呈现出显著的政策导向性与市场需求驱动特征。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加速,卫生类院校(含中职卫校、高职医学专业及本科医学院)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从全国范围看,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传统热门专业竞争持续白热化,而康复治疗技术、老年保健等新兴专业招生增速显著。政策层面,国家通过定向培养、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等方式优化生源结构,部分地区首次实施"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招生模式。区域间招生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院校更注重高端医学人才培养,中西部则侧重基层医疗人才输送,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招生格局。

一、2019年医学类院校招生总体概况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医学类院校(含中职、高职、本科)总招生计划较2018年增长8.3%,其中中职卫校扩招幅度达12.6%,高职医学专业增长9.8%,本科层次医学教育增长4.2%。这一分化态势反映出我国医疗体系对不同层级人才的需求结构变化。

院校类型2018年招生计划2019年招生计划增长率重点扩招专业
中职卫校285,600人319,200人11.7%护理、药剂、医学检验
高职医学院校168,400人184,700人9.7%护理、康复治疗技术
本科医学院62,300人64,800人3.9%临床医学、口腔医学

二、区域招生政策差异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医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招生政策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重点院校普遍提高研究生比例,中西部则通过专项计划扩大基础医疗人才供给。

区域招生计划增量专项计划占比新增专业方向平均录取分数线
东部地区+12.3%8.2%智能医学工程、精准医学582分(理科)
中部地区+15.8%18.7%乡村医学定向、老年护理518分(理科)
西部地区+18.5%23.4%藏医、维医等民族医学495分(理科)

三、热门专业竞争格局演变

护理专业连续五年成为招生规模最大的医学类专业,但内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首次出现"订单式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则强化涉外护理方向。

专业类别招生总量本科占比技能证书要求就业对口率
护理专业128,500人28.6%护士执业资格证92.4%
临床医学64,300人71.2%医师资格证89.7%
口腔医学28,700人65.8%口腔执业医师证95.1%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新增的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在高职院校招生中异军突起,全国32所院校共录取新生4600余人,较上年增长210%。该专业普遍采用"现代医学基础+传统技艺"的培养模式,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医馆、康养机构等新兴领域。

四、特殊类型招生创新实践

多省试点开展"基层医疗人才定向培养计划",通过减免学费、入学即签订服务协议等方式吸引生源。四川省实施"高原医学定向班",在阿坝州、甘孜州等地累计招收藏族学生360名,培养周期延长至5年。广东省创新推出"大湾区跨境医疗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首期选拔50名优秀学生赴港澳医疗机构实习。

  • 订单培养覆盖院校:全国156所中职卫校实施"医院定制班"
  • 民族预科班扩招:西藏、新疆地区增设藏医/哈萨克医预科班
  • 国际认证项目:23所本科院校护理专业获NCLEX-RN认证

在考核方式改革方面,浙江省率先推行"理论+实操+职业素养"三位一体考试模式,其中临床思维能力测试占比提升至40%。福建省建立医学生临床技能省级统考制度,将OSCE考核成绩纳入专升本录取参考。

五、就业市场反馈与专业预警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2019年医学类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3%,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但专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等专业就业率较临床医学低8-10个百分点。

专业类别毕业生数量进入公立医院比例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率跨行业就业方向
护理专业128,500人63.2%28.7%医美机构、健康管理
临床医学64,300人79.4%14.1%医药企业医学顾问
药学专业32,800人41.5%18.9%药品销售、CRA

专家建议,未来应重点调控影像、检验等饱和专业招生规模,适度增加康复治疗、精神医学等紧缺专业培养力度。同时建立"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如"医学+人工智能""护理+老年服务"等交叉专业建设已提上日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2024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28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