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卫生学校

北海卫生学校黄永春(黄永春)

北海卫生学校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其发展历程与核心人物的贡献密不可分。黄永春作为该校关键领导者之一,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及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任职期间主导的“校院协同育人模式”显著提升了护理、药剂等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推动学校与地方医疗机构形成深度合作网络。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引入行业标准及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黄永春带领团队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2%,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列全区前列。此外,其推动的“民族医药文化传承项目”填补了区域传统医学教育的空白,为边疆地区培养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医疗人才。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历程

黄永春自2016年起担任北海卫生学校副校长,分管教学与科研工作,2020年升任校长。其教育背景涵盖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管理双领域,拥有广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及北京大学医学部高等教育管理研修经历。职业生涯早期曾于南宁三甲医院担任科室主任,2014年调入教育系统后主导多项自治区级教改课题。

时间节点职务变动核心职责
2016-2020年副校长(教学)课程体系重构、实训基地建设
2020年至今校长战略规划、校企合作拓展

二、教学管理与改革成效

黄永春任职期间推行“三维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将岗位胜任力、职业迁移力、社会服务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引入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区域性医学模拟中心,使实践教学占比提升至总课时的65%。其主导开发的《热带病防控实务》课程填补了南海区域公共卫生教育空白。

改革领域实施措施量化成果
课程体系增设海上急救、跨境医疗协作模块新增8个特色课程
师资建设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7%
实训网络共建5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实训点年实训人次突破1.2万

三、科研与社会服务创新

在科研布局方面,黄永春提出“应用型科研”定位,重点攻关区域高发疾病防治技术。其牵头成立的“北部湾海洋药物研发中心”已取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发的红树林提取物抗菌制剂在基层医疗机构广泛应用。社会服务层面,学校连续三年承办东盟国家基层医护人员培训项目,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专业人才217人。

科研方向成果转化社会效益
海洋中药开发2项专利技术转让带动沿海药材种植产业
慢性病管理研发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覆盖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应急医学制定区域性灾害救援预案培训应急医疗骨干360人

四、横向对比与区域影响

相较于区域内同类卫生院校,北海卫生学校在黄永春治下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其首创的“海陆空立体化急救教学体系”在广西中职院校中独树一帜,开发的《滨海核生化防护》教材被纳入南部战区后备力量培训课程。但在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数量、硕士点申报进度方面仍与桂林、柳州等地头部院校存在差距。

对比维度北海卫生学校区域平均水平最优案例(柳州)
产教融合项目数32个25个45个
横向科研经费(万元)8766801500
国际交流频次年均8次年均5次年均12次

当前,黄永春正着力推进“智慧医教”数字化转型工程,包括建设5G远程示教系统、开发AI辅助诊断教学模块。面对新生儿护理人才短缺问题,其倡导的“订单式培养+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已与9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这些举措既延续了既有的改革逻辑,又为边疆民族地区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2045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