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安师大幼师专业(安徽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

安徽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以下简称“安师大幼师专业”)是安徽省内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鲜明特色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依托学校百年师范教育传统,形成了“理论扎实、技能突出、实践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要求,安师大幼师专业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逐步构建了“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的创新育人机制。专业注重学生艺术素养与教育技术的双向培养,尤其在儿童心理发展、幼儿园课程设计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截至2023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0%,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幼儿园教师招聘的重要来源。

一、专业概况与历史沿革

安徽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肇始于1985年设立的学前教育专科班,2001年正式升格为本科专业,2012年获批安徽省级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学前教育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形成“本硕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定位聚焦于培养“懂教育、精技艺、善创新”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注重“师德+师能+师智”三维能力塑造。近五年累计为全国输送2000余名毕业生,其中80%以上服务于安徽省基础教育领域。

时间节点专业发展阶段标志性成果
1985-2000年专科层次办学阶段建立省内首个学前教育实训中心
2001-2010年本科专业建设初期获省级教改项目3项
2011-2020年特色化发展时期建成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2021年至今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牵头制定安徽省幼儿园教师培训标准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特色

安师大幼师专业构建了“三模块+四维度”课程体系:基础文理模块夯实通识素养,专业核心模块强化教育理论,技能拓展模块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贯穿师德养成、教育技术、国际视野、创新实践四大维度。

核心课程采用“理论+工作坊”双轨制教学,例如《幼儿园课程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完成真实幼儿园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儿童行为观察》课程引入幼儿园实地追踪记录。特色课程包括《徽州民间游戏传承》《幼儿戏剧创编》等本土化资源开发项目。

课程类型学分占比代表性课程教学特色
通识必修课28%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专业核心课35%学前卫生学、幼儿园游戏指导案例教学覆盖率100%
技能选修课25%幼儿舞蹈创编、手工制作工作室制分层教学
实践课程12%教育见习、毕业实习双导师制(高校+幼儿园)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支撑

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4人,博士学位占比64%。聘请幼儿园名园长12人担任实践导师,形成“学者型+专家型”双师结构。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5项,出版《幼儿园环境创设》《学前儿童家庭教养》等专著教材12部。

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依托“安徽省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与马鞍山、芜湖等地教育局共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基地”。2022年发布的《安徽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专业团队核心成员参与率达70%。

师资类别人数职称结构科研成果(近五年)
专职教师28教授9人/副教授14人CSSCI论文42篇
实践导师12特级教师8人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
科研平台3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横向课题经费280万元

四、实践教学与就业质量

专业构建“四阶递进”实践体系:大一观察体验(幼儿园一日跟岗)→大二基础实训(保育技能训练)→大三专项实习(领域教学实践)→大四顶岗实习(独立带班)。与全省56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其中签约实践基地28个。

就业数据显示,2023届毕业生进入公办幼儿园比例达78%,较2018年提升22个百分点。薪资水平方面,实习期月均收入3200元,转正后平均4800元,高于安徽省幼教行业平均水平。

指标类别2019届2021届2023届
就业率92.3%94.7%96.5%
公办园就业比例61%73%78%
平均初次就业月薪3000元3600元4200元
用人单位满意度87%90%92%

五、横向对比与发展优势

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同类专业,安师大幼师专业在本土化课程开发、县域幼教帮扶等方面形成特色。与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对比,虽在国际化程度、生均科研经费上存在差距,但在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定向培养计划等政策响应速度上更具优势。

专业发展仍面临挑战:一是男性生源比例长期低于5%,性别结构失衡;二是教育信息化课程更新速度滞后于幼儿园智能化设备升级需求;三是“专升本”生源与普通本科生的培养衔接机制有待完善。

对比维度安师大幼师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
专业排名安徽省第1全国前10全国前15
生师比15:112:113:1
实践基地数量56所82所75所
企业定制班比例15%25%30%

未来发展方向将聚焦三个方面:一是深化“人工智能+学前教育”交叉课程建设,开发智慧幼儿园模拟实训系统;二是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与地市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一县一策”定向培养计划;三是加强男生专项资助政策,通过课程改革提升男性考生报考吸引力。通过持续优化“政校企”协同机制,巩固区域性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第一梯队的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4469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62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