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内蒙古幼师专业学校(内蒙古幼儿师范院校)

内蒙古幼师专业学校(内蒙古幼儿师范院校)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始终以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为核心使命。学校依托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构建了以蒙古族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幼教技术相融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蒙汉双语教学+艺术特长培养”的双重育人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拓展国际交流,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学前教育全链条的专业化师范院校,其毕业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周边省份的幼儿园教师岗位占比超过45%,成为区域基础教育人才供给的关键支柱。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成立的绥远师范学校幼师部,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专科层次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挂牌“内蒙古自治区幼儿师范院校”开启本科层次办学。当前,学校形成“一校三区”格局(呼和浩特主校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校区、赤峰实训基地),承担着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任务。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办学层次
1952-1999年中等师范教育阶段三年制中师
2000-2020年高职专科建设期五年制大专+三年制高职
2021年至今本科转型阶段本科(学前教育)+保留专科

专业体系与课程特色

学校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主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艺术教育为支撑的“1+3”专业集群。其中,学前教育专业设置蒙汉双语方向、幼儿园管理方向、儿童艺术教育方向等特色培养模块。课程体系融入马头琴演奏蒙古族舞蹈创编等民族文化课程,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建立联合教研机制。

专业名称培养方向核心课程
学前教育(蒙汉双语)蒙古族聚居区幼儿园教师蒙语口语训练、民族音乐基础、双语教学法
早期教育0-3岁婴幼儿保育婴儿发展观察、早教机构运营、感觉统合训练
特殊教育(儿童康复)自闭症儿童干预行为分析、言语治疗技术、康复器械应用

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幼儿园实践。现有教职工中,具有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者占比38%,蒙古族教师占比达62%。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草原生态主题幼儿园仿真实训室蒙台梭利教育研究中心等特色平台。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
教授/副教授127人45%
双师型教师189人70%
蒙古族教师215人78%

就业质量与社会服务

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八年保持在92%以上,其中87%进入公立幼儿园系统。通过“定向培养计划”,累计为牧区输送教师3200余名。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承接国培计划项目,近五年培训在职幼师2.4万人次,开发《草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等特色培训课程包。

  • 核心就业区域:呼和浩特市(35%)、鄂尔多斯市(28%)、兴安盟(18%)
  • 用人单位评价:94%的幼儿园反馈毕业生“专业素养突出”
  • 社会培训成果:完成教育部“幼师国培”示范项目12项

横向对比与竞争优势

相较于东北地区同类院校,内蒙古幼师专业学校在民族教育特色化、草原文化课程开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数据显示,其蒙古族学生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双语教学课程覆盖率达到75%。但在教育信息化投入强度、硕士点建设进度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682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43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