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代码(西昌民幼高专代码)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西昌幼师”)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以“民族幼儿师范”为特色的高校,其办学定位聚焦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致力于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学校代码(国标代码14658)不仅是其官方身份标识,更承载着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民族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创新的多重使命。通过代码可精准对接国家招生系统,确保生源定向输送至民族地区,同时依托代码体系实现专业布局优化与教学资源分配。在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该代码已成为连接政策支持、地方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核心纽带,其战略价值远超普通院校代码的行政功能。

西	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代码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西昌幼师前身为1905年创办的宁远初级师范学堂,历经百年变迁,2020年正式升格为专科院校。其发展始终与民族地区教育需求同频共振,形成“扎根凉山、服务彝区、辐射云贵川”的办学格局。

学校名称 建校时间 办学层次 核心定位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05年(溯源) 公办专科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03年(绵阳师范分校) 公办专科 全省学前教育普及化人才供给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2年 公办专科 川东北地区幼教人才培养

二、地理区位与资源禀赋

学校位于西昌市高等教育园区,毗邻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占地500余亩。凉山州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态为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活态教材库。

学校名称 所属地区 少数民族人口占比 地缘优势
西昌幼师 凉山彝族自治州 62%(本地生源) 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基层教育网络完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78% 高原生态保护与藏羌文化研究基地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45% 喀斯特地貌区教育扶贫示范校

三、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基础文理课程夯实素养,艺术技能课程强化特长,民族教育课程突出特色。重点建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两大省级重点专业。

专业名称 西昌幼师课程模块 川北幼专课程模块 核心差异
学前教育 彝汉双语教学法、民族音乐舞蹈 基础心理学、幼儿园管理 民族文化课程占比达35%
早期教育 婴幼儿保育技术、凉山民俗文化概论 感觉统合训练、亲子活动设计 增设彝区家庭教育研究课程
音乐教育 彝族月琴演奏、芦笙舞编创 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 民族乐器教学占比提升至40%

四、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现有教职工28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68%。组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研究团队”,承担省级课题23项。

指标项 西昌幼师 四川幼专 差距分析
高级职称教师比例 20% 28% 需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双师型教师占比 72% 65% 实践教学能力优势显著
年均科研经费(万元) 180 320 纵向课题申报需突破地域限制

五、招生就业与服务面向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85%以上进入民族地区公立幼儿园。建立“订单式”培养机制,与凉山州17个县市教育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年份 招生计划数 实际录取数 第一志愿录取率
2023 1200 1185 98.7%
2022 1000 998 99.8%
2021 850 845 99.5%

六、办学条件与教学设施

建有数码钢琴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实验室等46个专业实训场所,藏书30万册的民族教育专题图书馆。与西昌一幼、凉山州机关幼儿园共建实践基地。

设施类别 西昌幼师 贵州民族幼师 建设重点
民族文化展厅 彝族服饰非遗工坊、毕摩文化数字馆 苗族银饰传习所、侗歌多媒体库 强化地域性文化展示功能
智慧教室 28间(含VR虚拟仿真实训室) 15间(侧重物联网应用) 推进教育信息化2.0升级
校外实训基地 32所(含彝区乡镇中心园) 45所(覆盖县域村级幼儿园) 深化基层实践网络布局

七、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开展“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项目,年均培训民族地区幼教工作者2000人次。创建“彝心童语”文化品牌,开发《彝汉双语绘本》等特色教材。

项目名称 实施内容 受益群体 社会效益
学前教育帮扶工程 送教下乡、远程教研指导 凉山州深度贫困村幼师 提升彝区学前普通话普及率27%
非遗进校园计划 彝绣、口弦制作等工坊教学 在校学生及社区儿童 培育非遗传承人120余名
民族教育数据库建设 彝汉双语教学资源平台开发 民族地区幼儿园 服务500余所乡村幼儿园数字化转型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路径

西	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代码

面临民族地区生源质量波动、产教融合深度不足等挑战。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强化民族教育特色,建设彝汉双语师资培养高地;另一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民族地区智慧幼教示范校。

关键领域 现存问题 改进措施 预期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 教授数量未达国家标准 实施“候鸟学者”计划柔性引智 三年内高级职称比例提升至30%
专业结构优化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04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7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