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师范学校是一所承载百年师范教育传统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创立的川南经纬学堂。作为乐山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核心基地,该校以“职普融通、多元发展”为特色,构建了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信息技术三大优势专业群,形成“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双轨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与周边20余所中小学建立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80%以上进入基础教育领域,成为川南地区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人才供给源。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历经晚清书院、民国师范、新中国中专三次转型,2018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现开设12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4个,形成“师范教育为体,艺术教育为翼”的办学格局。
发展阶段 | 时间范围 | 核心事件 |
---|---|---|
初创期 | 1903-1949 | 川南经纬学堂→川南师范学堂→乐山师范学校 |
改制期 | 1950-2000 | 普通师范→标准化中师→综合中专 |
扩张期 | 2001-至今 | 增设非师范专业/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开展“3+2”贯通培养 |
二、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
现有教职工186人,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100%,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占比38%。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学生技能大赛国赛奖项5项。
指标 | 乐山师范 | 四川幼师 | 成都师范 |
---|---|---|---|
师生比 | 1:15 | 1:18 | 1:13 |
硕士及以上教师占比 | 28% | 35% | 42%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65% | 52% | 70% |
三、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重点建设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音乐教育等骨干专业,开发“基础能力+专项技能+岗位实训”三级课程模块。与乐山师范学院联合开展“3+4”本科贯通培养项目。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特色课程 | 实训基地 |
---|---|---|---|
师范类 | 学前教育、音乐教育 | 幼儿行为观察、奥尔夫音乐教学 | 附属幼儿园、乐师附小 |
信息技术类 | 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 | Python编程、影视后期制作 | 华为乐山创新中心 |
艺术类 | 美术设计与制作、舞蹈表演 | 非遗竹刻、彝族民间舞 | 大佛美术馆、彝族文化馆 |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路径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率稳定在68%左右,其中通过单招考试进入省内优质高职院校占比达55%。建立“中职-高职-本科”衔接机制,与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
五、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与12家企业共建“厂中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年均开展教师培训3000人次,承接乐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模式。
六、校园文化与特色项目
传承“勤慎诚敬”校训,打造“红烛文化节”“非遗进校园”品牌活动。组建乌木艺术工作室、民族服饰社团,将嘉州竹刻、峨眉武术纳入校本课程。
七、基础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校园占地180亩,实训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建成智慧教室45间,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3套,实现教学场所5G网络全覆盖。
八、区域影响与行业地位
作为“川南职业教育联盟”发起单位,牵头制定《中职师范生培养标准》。近五年向“三区三州”输送教师460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通过多维度对比可见,乐山市师范学校在师范类专业建设、区域教育服务、民族文化传承等方面形成显著优势,但在高端师资引进、信息化教学创新等方面仍需突破。其“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办学理念,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