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四川省西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川西昌幼师专)

四川省西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一所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的公办专科院校,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西昌师范学校。学校立足民族地区教育需求,以“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为宗旨,形成了“双语教育+艺术特长”的办学特色。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12个专科专业,其中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核心专业招生占比超70%。现有在校生规模约6000人,教职工总数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3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突破40%。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扶持院校,该校承担着凉山州及周边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任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80%以上服务于民族地区基层教育。

四	川省西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一、学校概况与定位

西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西昌师范学校,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专科院校。校区占地38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设有12个二级学院,形成以学前教育为核心,涵盖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相关专业群。学校定位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服务川滇黔结合部及大凉山地区,近三年累计为少数民族地区输送幼教人才超4000人。

核心指标西昌幼专四川幼专川北幼专
建校时间1958年1987年1995年
校区面积380亩520亩450亩
少数民族学生占比42%18%25%

二、师资力量结构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完成一次民族地区幼儿园实践。现有教师中,具有幼儿园高级教师资格者占65%,彝汉双语教学能力教师达120人。通过对比可见,其师生比及高级职称比例在同类院校中处于中游水平,但双语教学资源显著优于其他地区。

师资指标西昌幼专成都师范学院川南幼专
师生比1:181:161:17
教授占比12%18%15%
双语教师数120人25人10人

三、专业设置特色

学校构建“学前教育+X”专业体系,除传统幼教专业外,增设彝汉双语教育、民族艺术传承等特色方向。2023年新增“智慧幼教”专业方向,配备虚拟现实实训室。与凉山州12个县市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年定向培养规模达800人。

专业特征西昌幼专绵阳师范乐山幼专
特色方向双语教育/民族艺术科技早教/国际课程文旅融合/非遗传承
实训基地数32个(含8个民族地区)25个(城市幼儿园为主)28个(乡镇覆盖率高)
订单培养比例65%30%45%

四、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投入1.2亿元建设民族教育实训中心,包含彝绣工坊、芦笙舞蹈教室等特色场馆。数字教育资源平台覆盖全州326个乡镇幼儿园,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与中央民族大学共建“民族地区教师发展研究院”,开发本土化教材47部。

五、学生培养模式

推行“1+1+1”培养模式:首年夯实理论基础,次年强化技能实训,末年开展岗位实习。建立“三学期制”,每年安排1个月深入民族地区幼儿园进行文化浸润实践。毕业生需通过彝汉双语考核及民族艺术技能测试方可毕业。

六、就业质量分析

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92%进入公立幼儿园系统,其中78%服务于民族地区。薪资水平方面,凉山州内就业平均月薪3800元,较省内平均水平低15%,但住房补贴等福利政策覆盖率达100%。继续深造比例提升至12%,主要流向省内专升本项目。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省级以上民族教育课题43项,发表彝汉双语教学论文127篇。组建“大凉山幼教联盟”,年培训在职教师超3000人次。开发的《彝族民间游戏课程》被纳入四川省幼儿园标准课程资源库。

八、发展瓶颈与挑战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一是高学历师资引进困难,博士占比不足2%;二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智慧教室覆盖率仅35%;三是省外优质生源吸引力弱,90%学生来自本省。需在产教融合深度、民族教育创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寻求突破。

作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西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通过精准定位和特色发展,有效缓解了凉山州及周边地区幼教人才短缺问题。其双语教育体系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机制具有示范价值,但在教育资源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仍需加强。未来需深化校地合作机制,构建“民族性+现代性”融合发展的育人新模式,持续巩固区域幼教人才培养优势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88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28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