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四川省有公费师范学校吗(四川公费师范院校)

四川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教育省份,近年来在师范生培养体系改革中持续推进公费师范生政策。根据教育部及四川省教育厅相关政策文件,四川省自2018年起全面恢复公费师范生培养机制,目前共有6所省属公办高校承担该计划,涵盖本硕层次教育。公费师范生政策通过"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吸引优质生源,旨在为基层教育输送稳定师资。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公费师范生实行"双向选择"就业机制,毕业生需承诺服务基层教育至少6年,这一政策既保障了偏远地区教师补充,又通过动态调整机制适应教育发展需求。

四	川省有公费师范学校吗

一、政策实施背景与发展历程

四川省公费师范生政策源于2007年国家推行的免费师范生教育,2018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后转型为新时代公费师范生制度。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约2.3亿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数学、物理等紧缺学科以及彝汉双语教育方向。截至2023年,累计招录公费师范生4.2万人,其中92%赴县镇以下学校任教。

年份政策节点年度招录规模重点支持学科
2018重启省级公费师范生计划1500人数学、英语、信息技术
2020新增硕师计划本科1800人+硕士300人增加科学教育、特殊教育
2023实施"优师计划"本科2300人+硕士500人侧重彝汉双语、乡村振兴重点县

二、承担院校及专业布局

四川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采用"省属高校+地方师范"协同模式,形成多层次培养体系。6所省属高校中,四川师范大学承担最大培养体量,西华师范大学侧重理科教育,成都大学重点培育学前教育师资。

院校名称培养层次优势学科年均招录
四川师范大学本硕一体化文科教育、教育技术1200人
西华师范大学本科为主数学、物理、化学900人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项早期教育、儿童发展300人
乐山师范学院专科衔接本科小学教育、艺术教育400人
阿坝师范学院民族地区定向藏汉双语、旅游服务200人
四川民族学院彝汉双语专项彝语教学、民族文化150人

三、招生选拔与培养机制

选拔实行高考统招与面试考核相结合,要求考生户籍对应定向地市。培养过程采用"3+1"模式:前三年校内学习,第四年进入基地校实习并完成教研项目。建立"双导师制",由高校教授和一线特级教师联合指导。

培养环节考核标准淘汰机制奖学金覆盖率
课程学习学分绩点≥2.5累计不及格达8学分退培95%
教育实习实习评分≥90分未通过需延长学制/
师德考核师德评价优秀率≥85%重大师德问题直接退培/
毕业认证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100%未获证照不予毕业/

四、就业安置与履约管理

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岗位,省级统筹建立岗位信息库,确保每个毕业生有3个以上选择机会。履约期6年内可申请跨县流动,但不得变更川内基层教育单位性质。建立信用档案,违约者需返还培养费用并缴纳违约金。

五、经费保障与待遇体系

省财政按本科生5万元/人、硕士生7万元/人标准拨付培养经费。在职研究生进修期间保留编制,工资按当地事业单位标准执行。服务期满且考核优秀者,可优先攻读教育硕士。

六、质量监控与成效评估

建立"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近五年毕业生教学能力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第三方评估显示,公费师范生班级管理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师范生,但教育技术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七、区域特色与创新实践

针对"三州"地区实施"民族地区专项",单独划定分数线并增设彝汉双语考核。在凉山州试点"县校共育"模式,由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开发"川教云"平台实现远程教研支持。

八、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建议

当前存在三大矛盾:乡村小规模学校需求与综合培养目标的结构性矛盾、传统师范技能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性矛盾、服务期限刚性约束与职业发展柔性需求的制度性矛盾。建议构建"3+3"本硕贯通培养体系,建立基层服务年限折算学历提升机制,完善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块。

经过十五年的政策实践,四川省公费师范生制度已形成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培养体系。通过精准的学科布局、严格的过程管理和创新的区域适配机制,有效缓解了川内特别是民族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未来需在培养模式灵活性、职后发展通道、信息化教学能力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为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585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27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