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四川师范大学幼师学院百度百科(川师大幼师百科)

四川师范大学幼师学院(现全称为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是西南地区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四川省属重点大学下属二级学院,其历史可追溯至1980年代设立的学前教育专业,2003年独立建院后形成完整学科体系。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为核心,构建了涵盖本科、硕士的教育层次,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专业,拥有省级特色专业和一流课程。现有在校生规模超1200人,专职教师60余人,其中教授占比15%,副教授占比35%,博士学位教师达40%。教学设施方面建有儿童行为观察室、蒙台梭利实训中心等特色实验室,与省内200余家幼儿园建立实习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职业发展与继续深造比例均衡。

四	川师范大学幼师学院百度百科

一、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

学院前身为1956年设立的四川师范学院幼儿教育教研室,1985年开设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独立建院。2010年获批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本科-硕士"贯通培养体系。目前在校学生规模达1280人,较2015年增长28%,年均招生人数稳定在320人左右。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时间节点
初创期设立学前教育专科专业1985年
成长期升格本科院校独立建院2003年
提升期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

二、学科专业建设

本院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核心的三级学科体系,包含2个本科专业方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1个硕士培养方向(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五大领域教学法、儿童心理学等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占比达35%。

专业名称学位层次核心课程特色方向
学前教育本科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园课程设计蒙台梭利教育
早期教育本科婴幼儿保育技术、家庭教育指导0-3岁早教干预
学前教育硕士学术型硕士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儿童游戏理论幼儿园管理创新

三、师资队伍结构

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52%,博士学位教师27人(42.8%),硕士生导师18人。教师队伍呈现"双师型"特征,具有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达35%,近五年引进海外背景人才9人。年龄结构方面,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76%。

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分布实践经历
教授12人(19%)博士27人(42.8%)35岁以下28人(44%)具备幼儿园工作经历22人(35%)
副教授23人(36%)硕士32人(50.8%)36-45岁26人(41%)参与园所教研项目18人(28%)
讲师28人(44%)本科4人(6.3%)46岁以上9人(15%)持有育婴师资格证15人(24%)

四、教学资源配置

学院建有总面积3200㎡的实训中心,包含儿童心理测评室、感统训练馆等12个功能实验室。图书资料总量达4.2万册,其中外文原版教材300余种,订阅专业期刊27种。数字化资源方面,开发虚拟仿真幼儿园教学系统,覆盖3-6岁儿童发展评估模块。

五、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三阶段递进式"培养方案:大一开展通识教育,大二进行专业分流,大三进入园校协同培养。建立"双导师制",每名学生配备校内学术导师和幼儿园实践导师。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居全省前列。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0余篇。与省教育厅共建"四川省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年均开展园长培训200人次,开发《幼儿园应急处理手册》等行业标准3部。横向课题经费累计达850万元,居省内同类院系首位。

七、毕业生质量追踪

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6.7%,专业对口率89%。升学院校覆盖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境外深造占比8%。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显示,94%的幼儿园认可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方面表现突出。

八、发展瓶颈与挑战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博士点申报尚未成功,制约学科层级提升;二是男性教师比例偏低(仅占7%);三是数字化转型速度滞后于沿海同类院校。需加强跨学科平台建设,优化师资性别结构,加大智慧教育投入力度。

通过系统性分析可见,四川师范大学幼师学院在西南地区保持显著优势,其"理论+实践"的双轨培养模式成效显著。但相较东部发达地区,在国际化程度、科研创新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应着力打造儿童发展研究院等高端平台,深化与港澳台地区高校的合作,同时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以应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586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7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