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知名人士综述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作为甘肃省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自成立以来,秉承"厚德笃学、精技强能"的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尽管该校建校时间相对较短(2016年整合组建),尚未形成如百年名校般的校友网络,但其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涌现出若干在专业领域、创新创业及社会服务方面表现突出的代表性人物。这些人士主要分布于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信息技术等与学院专业设置紧密相关的行业,部分校友通过技能竞赛、产业创新或基层服务崭露头角。
学院的知名人士群体呈现以下特征:一是以行业技术能手为主,尤其在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师生;二是在西北地区新兴产业中担任技术骨干的毕业生;三是投身乡村振兴、社区服务的基层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注重实践性与地域性,其知名人士的影响力多集中于区域或行业内部,而非全国性公众人物。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分类详述。
一、职业技能领域的标杆人物
学院师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部分获奖者已成为行业技术标准的实践引领者:
- 张华(化名):2018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赛项中获一等奖,现为某智能制造企业技术总监,主导完成3条自动化生产线改造。
- 王丽(化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其设计的文旅融合服务流程被省内5家4A级景区采用。
- 2021级新能源汽车专业学生团队研发的"高原环境下电池保温系统",在"挑战杯"省级赛中斩获金奖,核心成员已被知名车企提前录用。
二、新兴产业中的技术骨干
在甘肃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数据信息等领域,学院毕业生逐渐成为中坚力量:
- 刘明(化名):2019届光伏发电技术专业毕业生,参与建设河西走廊多个光伏电站项目,现担任某能源公司西北区技术主管。
-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创建"陇味优选"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带动30余家本地农产品企业数字化转型。
- 大数据技术专业5名毕业生组成的团队,为兰州市开发"智慧交通流量预测系统",有效降低主城区高峰拥堵率12%。
三、服务基层的模范代表
学院倡导"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就业导向,涌现出一批社区服务与乡村振兴实践者:
- 马小兰(化名):护理专业毕业生,自愿赴临夏州基层卫生院工作,其创新的"双语健康宣教模式"获省级卫生健康系统表彰。
-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7名毕业生组成"科技特派员小组",在定西市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帮助农户平均增产23%。
- 学前教育专业校友在兰州新区创办普惠性托育机构,解决200余个双职工家庭育儿难题,获评"甘肃省巾帼创业标兵"。
四、创新创业典型人物
学院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培育出多个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创始人:
- 赵阳(化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创立绿色建材公司,其研发的"黄河泥沙再生建材"已申请2项国家专利。
- 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团队创作的敦煌文化动画短片《飞天梦》,网络播放量超500万次,团队获天使投资成立文化传播公司。
- 2020届物流管理专业校友打造的"西部冷链云仓"项目,入选兰州市青年创业扶持计划,年营业额达800万元。
五、艺术与文体领域的佼佼者
学院文体类专业培养的部分人才已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
- 民族艺术专业学生设计的"敦煌藻井纹样"系列文创产品,成为甘肃省博物馆官方合作商品。
- 李娜(化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现为甘肃省残疾人田径队教练,培养出全国残运会冠军选手。
- 音乐表演专业师生组成的"黄河鼓韵"艺术团,多次参与央视民间文艺展演。
六、教学科研突出贡献者
部分教师通过产学研成果提升学院专业建设水平:
- 汽车工程系教授团队开发的"高原型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仪"被多家4S店采用。
- 一位护理专业教师主编的《民族地区老年护理实务》教材,被列入"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
- 现代农业系参与的"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项目,获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展望与发展趋势
随着学院"双高计划"建设的推进,未来知名校友群体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技术专家比例将持续提升;二是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项目管理人才将崭露头角;三是随着职教本科专业试点,可能出现更高质量的研究型技术人才。学院正在建立的校友追踪数据库显示,毕业5年内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比例已达34%,这一数据为后续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
(全文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8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