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江西省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基地,始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医学专业特色,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浸润等多渠道,切实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职业操守。学校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并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志愿服务等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学校还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而言,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系统性又具针对性,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运行机制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具体包括:- 组织架构: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牵头,统筹协调思政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学生活动。
- 课程体系:构建“思政必修课+专业课程思政+选修课”的立体化课程群,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
- 评价机制:将思政教育成效纳入教师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形成闭环管理。
学校还定期召开思政工作专题会议,分析问题、优化措施,确保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二、思政课程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学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思政课创新: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形式,结合医学伦理、公共卫生事件等热点,增强课堂吸引力。
- 专业课程渗透:在基础医学、临床护理等课程中融入医德教育,例如通过“抗疫精神”案例讲解职业担当。
-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健康宣教、乡村义诊等活动,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
这种融合模式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三、实践教育与文化育人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特色实践教育品牌。- 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上饶集中营、方志敏纪念馆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 志愿服务:依托“天使之翼”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扶贫助医、健康普查等公益活动。
- 校园文化:通过“医学人文大讲堂”“医者仁心”主题征文等活动,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氛围。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更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坚定信念。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创新
学校将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协同培养作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的师资队伍。- 教师培训:定期选派思政课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研修,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 团队建设:成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推动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集体备课、联合教研。
- 技术赋能:利用慕课、微课等数字化手段,开发“云端思政”资源库,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通过师资优化和技术创新,学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显著提升。
五、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成效与特色
经过多年努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学生发展的多个层面:- 政治素养: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比例逐年上升,基层党建活动参与度高。
- 职业精神:毕业生在基层医疗岗位表现突出,多次获得“最美乡村医生”等荣誉。
- 社会影响:学生志愿服务项目获省级表彰,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学校还形成了“医教协同、德技并修”的思政教育特色,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学校思政教育仍面临挑战,如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多元化、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平衡问题等。未来,学校计划从以下方面发力:- 内容深化:进一步挖掘医学专业中的思政元素,开发更具学科特色的教学案例。
- 形式拓展:加强虚拟仿真、AI等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增强互动体验。
- 资源整合:深化校地合作,与医疗机构共建思政实践基地,拓宽育人平台。
通过持续创新,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更加贴近学生需求,为培养“健康中国”所需的医学人才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