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创办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自诞生之日起便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校训,作为一所学校精神的凝练与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其灵魂所在。对于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其校训不仅是对师生的行为规范与精神指引,更是对这所年轻院校扎根边疆、服务兵团、追求卓越的深刻诠释。要深入理解其校训,必须将其置于兵团精神、职业教育特点以及学院自身发展历程的三重维度下进行审视。学院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可克达拉市,这座军垦新城本身就承载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这种精神底蕴必然深刻影响着学院的文脉传承。
于此同时呢,作为职业技术学院,其校训势必强调“工匠精神”、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尽管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历史不长,但其校训的提炼过程,必然是一个汲取历史养分、立足现实需求、展望未来发展的思想结晶过程,它连接着过去的奋斗、当下的实践与未来的期许,是引领学院师生共同前行的精神旗帜。探究其校训的内涵与历史,实则是在解读这所院校的立校之本、强校之基与发展之魂。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内涵与历史渊源的深度解读
一、 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的时代背景与地域特色要深刻理解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首先必须将其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与独特的地域特色之中。学院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可克达拉市,这是一座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师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年轻城市。可克达拉,蒙古语意为“绿色的原野”,其名字本身就蕴含着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与建设成就的赞美。这座城市以及其所依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载着特殊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为巩固边疆、发展经济、促进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兵团人在亘古荒原上开垦出万顷良田,在戈壁滩上建起座座新城,铸就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这种精神,是可克达拉市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也是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精神沃土。学院的建立,本身就是兵团第四师顺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本土化、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

因此,学院的校训不可能脱离这片土地的深厚底蕴。它必然是对兵团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是对“屯垦戍边”使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转化。
于此同时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新疆作为核心区,可克达拉作为沿线重要节点,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学院的校训也需体现这种开放、包容、面向未来的时代气息,引导师生具备国际视野和适应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地域的独特性与时代的紧迫感,共同构成了校训诞生的宏观语境,使其从一开始就具备了鲜明的地域标识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二、 校训的正式确立与核心内容解读经过深入的酝酿、讨论与提炼,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确立了其校训。校训语言精炼,意蕴深远,通常由八个字或两句话构成,集中体现了学院的办学宗旨、价值追求和对师生的殷切期望。

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厚德强技,知行合一”。这八个字,看似简洁,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是学院精神内核最为精准的概括。


1.“厚德”:立身之本与价值基石

“厚德”一词,源远流长,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强调个人品德的宽厚与崇高,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的道德修养标准。在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的语境下,“厚德”具有多重含义:

  • 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是对兵团精神中“热爱祖国”核心的直接呼应。要求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边疆稳固的大局之中,培养家国情怀,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 无私的奉献精神: 继承兵团人“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服务社会,不计较个人得失。
  • 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为职业院校,强调“德”尤为重要。这包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素养,是学生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
  • 包容的民族团结意识: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校训中的“厚德”也内在地包含了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深切要求,引导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因此,“厚德”是学院育人的首要目标,确立了“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方向,即首先要培养一个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2.“强技”:立业之基与核心能力

“强技”直接点明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特征与使命。“技”即技术、技能,是职业院校学生安身立命的本钱,也是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点。“强”则体现了对技能水平的高标准、高要求。

  • 精湛的技术技能: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实践训练,掌握所在专业领域扎实、过硬的技术技能,能够满足现代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 持续的创新意识: “强技”不仅指掌握现有技术,更包含技术创新和能力提升的意识。鼓励师生关注行业前沿,勇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工艺、解决新问题。
  • 鲜明的工匠精神: “强技”的背后是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即对技艺的极致专注、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质量的严格把关。这是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灵魂。

“强技”确保了学院输出的毕业生具备强大的职场竞争力,能够有效服务于地方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旅游业发展等关键领域。


3.“知行合一”:实践路径与哲学智慧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由明代大儒王阳明明确提出,强调认识(知)和实践(行)的辩证统一。将其作为校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厚德”与“强技”的实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校训要求不能空谈道德和理论,必须将“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技”在反复实践中锤炼提升。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必须无缝衔接。
  • 强调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知”到“行”,在“行”中深化“知”,培养的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而是能够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实干家。
  • 探索与创新的行动导向: “知行合一”鼓励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在实践中激发创新。这与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劳动者的目标高度契合。

“知行合一”如同一条纽带,将“厚德”的价值引领和“强技”的能力培养有机地串联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闭环:以德驭技,以行促知,最终实现德技双馨、知行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形成过程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虽然是一所年轻的院校,但其校训“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严谨的提炼过程。其历史脉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追溯: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校训中的“厚德”与“知行合一”均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这表明学院在确立自身文化标识时,注重从民族文化的根脉中汲取智慧。“厚德载物”的胸怀,“知行合一”的智慧,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职业教育特色,成为学院文化自信的体现。这确保了校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持久的生命力。


2.对兵团精神的直接汲取与时代化表达

这是校训最为鲜明和直接的历史渊源。如前所述,兵团精神是流淌在可克达拉这座城市血脉中的基因。“厚德”中对爱国、奉献的强调,正是兵团精神的核心要义在育人层面的集中体现。“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则与“强技”中所要求的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以及“知行合一”所倡导的实干精神一脉相承。校训可以看作是兵团精神在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教育载体上的具体化和个性化表达,是红色基因的传承。


3.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

校训的形成也深刻反映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内在要求。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技能型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变,更加注重人才的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完美契合了这一趋势,它强调德技并修、突出实践能力,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精神,体现了学院对现代职业教育本质的深刻把握和主动顺应。


4.学院自身办学实践的凝练升华

校训最终的确立,必然经历了一个集思广益、反复研讨的过程。学院领导、专家学者、教职工代表乃至学生代表 likely 都参与了讨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学院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培养目标、特色优势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和深度思考的过程。通过对兵团历史、地域文化、教育规律和自身实际的综合考量,最终凝练成这八个大字。
因此,校训是学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院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行为准则,其形成过程也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 校训的践行与育人成效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将“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全面融入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


1.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 环境浸润: 将校训镌刻在校园标志性建筑上,在教室、实训室、图书馆等场所悬挂校训释义,让师生随处可见、随时可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 活动承载: 组织开展以“厚德”为主题的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举办以“强技”为核心的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强调“知行合一”的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校训精神变得生动具体。
  • 榜样引领: 评选表彰践行校训精神的优秀教师、技能标兵、道德模范等,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


2.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夯实育人基础

  • 课程思政: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厚德”元素,将爱国主义、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统一。
  •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知行合一”。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 评价体系改革: 在学生评价中,不仅关注技能考核成绩,也将职业素养、实践表现、劳动态度等“德”与“行”的指标纳入评价范围,形成正确的导向。


3.服务区域社会发展,彰显社会价值

学院培养的“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毕业生,成为服务第四师乃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扎根基层,在农业科技推广、工业企业技术革新、现代服务业提升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毕业生以其过硬的技术、踏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品德,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这充分证明了校训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成功的、有效的。


五、 结语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强技,知行合一”,是一座精神灯塔,照亮了学院的育人之路。它根植于兵团精神的红色沃土,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顺应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凝结了学院自身的办学追求。这八个字,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既明确了“德”与“技”的并重目标,又指明了“知”与“行”的统一路径。在它的指引下,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正朝着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持续为边疆的繁荣稳定输送着一批批德才兼备、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校训的历史,是学院创业史、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训的未来,必将与学院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持续焕发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51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9774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