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猜你喜欢
一、 校训的文本溯源与字面解析
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不息为体,日新为道”,其文字凝练,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辨。
“不息为体”一词,其精神内核可追溯至中华文明的原典《周易》。《周易·乾卦》象辞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揭示了宇宙自然运行不殆、刚强劲健的本质规律,并以此激励人间的君子应效法天道,培养自强自立、永不懈怠的品格。在这里,“不息”代表的是一种永恒的运动、不懈的奋斗和内在的生命力。而“体”字,在中国哲学语境中具有根本、本体、基质的含义,如“体用一源”之说。
因此,“不息为体”意味着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确立为学校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师生安身立命的基石。它要求北工大在办学过程中,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都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求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秉持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要求学生求学问道,养成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风。这是一种对内在精神品格的塑造和坚守。
“日新为道”同样有着辉煌的思想源头。《礼记·大学》中引述商汤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强调的是通过不断的洗涤与革新,使个人品德和事业能够持续进步,达到至善境界。另一部经典《周易·系辞上》则言:“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将每日更新视为最隆盛的德行。这里的“日新”,强调的是变革、创新、进步与发展。而“道”字,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之一,意指规律、路径、方法、真理。“日新为道”即是宣告,将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规律和必由之路。它要求北工大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技术研究、管理服务模式上,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勇于突破陈规,敢于探索未知,以创新驱动发展。这指明了学校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外向型路径。
将“不息”与“日新”对举,并以“体”和“道”这一对核心哲学范畴进行联结,使得校训具有了严密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层次感。“体”是内在的根本,“道”是外在的途径;“不息”是持续的动力,“日新”是前进的方向。二者互为表里,相互支撑:没有“不息”的坚韧毅力,“日新”便无从谈起;缺乏“日新”的目标引领,“不息”也可能陷入盲目。这一校训完美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大学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使命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北京工业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文化自信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开放胸怀。
二、 校训与北京工业大学历史沿革及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校训绝非悬置于象牙塔顶的抽象教条,而是深深植根于北京工业大学六十余载办学历程的血脉之中,是其精神传统与实践探索的高度概括。
北京工业大学诞生于1960年,那是一个国家建设亟需大量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年代。建校之初,学校便肩负着为北京地区工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历程,本身就是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早期的师生们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学与科研,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基因,正是“不息为体”的生动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面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北工大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调整学科布局,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层次。这一系列改革与发展的举措,恰恰践行了“日新为道”的理念,通过主动求变来适应并服务于国家与首都发展的新需求。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国家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和“双一流”建设以来,北京工业大学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学校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被赋予了更为具体的时代内涵:
-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不仅注重传授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更着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完善学分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科技竞赛等途径,促使学生将“不息”的学习韧性与“日新”的创造思维结合起来,成为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优秀人才。
- 在科学研究方面,北工大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城市建设、环境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科研工作者们秉持“不息”的探索精神,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同时遵循“日新”的规律,不断追踪学术前沿,创新研究方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 在服务社会方面,学校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特别是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承接重大横向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将“日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体现了大学“不息”的社会责任担当。
- 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校训本身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校通过校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等多种形式,将校训精神内化于师生心中,外化于日常行为,营造了崇尚奋斗、鼓励创新的良好校园氛围。
由此可见,校训精神已经渗透到北京工业大学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成为驱动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心文化动力。
三、 校训所蕴含的多维价值导向与育人功能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作为大学校训,其价值不仅在于对学校整体发展的指引,更在于对每一位师生个体的塑造和激励,发挥着全方位的育人功能。
1.理想信念的引领价值
校训首先是一种崇高的价值引领。“不息为体”激励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保持持久不衰的前进动力。它告诫师生,成就任何一番事业,都需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而“日新为道”则引导师生树立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满足于现状,不墨守成规,始终站在时代潮头,以创新成果服务社会、贡献人类。这种理想信念的复合引领,有助于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
2.品格修养的塑造价值
校训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不息”要求师生具备勤奋、坚韧、耐劳、乐观的意志品质。在学习中,意味着要刻苦钻研,不畏难、不气馁;在工作中,意味着要爱岗敬业,有担当、有作为。这是一种内在修为的锤炼。
于此同时呢,“日新”则要求师生具备开放、包容、批判、反思的思维品质。要敢于质疑权威,善于接受新事物,乐于进行自我革新。这二者共同作用于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既有坚强意志又有创新活力的时代新人。
3.学术追求的规范价值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校训是学术共同体共同遵守的精神契约。“不息为体”规范着学术态度,要求师生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须严谨求实、坚持不懈,反对浮躁和急功近利。它体现了对学术规律的尊重和对长期积累的重视。“日新为道”则规范着学术目标,鼓励师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方向,致力于产生原创性、前沿性的知识成果。它体现了学术生命的本质在于创新。这一校训为北工大的学风和教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4.文化认同的凝聚价值
校训是大学文化的精神图腾,是凝聚师生校友情感的重要纽带。“不息为体,日新为道”作为北工大人共同的精神标识,能够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责任感。无论在校内还是走向社会,当北工大人提及或想起这八个字时,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这种认同感能够汇聚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激励大家为学校的荣誉和发展而共同努力。
于此同时呢,校训也向社会展示了北京工业大学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貌,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四、 校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弘扬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在此时代背景下,重温并践行“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具有格外重要的现实意义。
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诸多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更加需要发扬“不息为体”的奋斗精神。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研人员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长期专注于某一领域,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理应引导师生树立科技报国的志向,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持续深耕,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北工大力量”。
建设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核心在于“日新为道”的创新驱动。大学是创新思想的策源地和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北工大必须进一步强化创新导向,营造敢于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阻碍创新的藩篱,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要主动布局前沿交叉学科,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日新”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引擎。
对于青年学生的培养,校训的指引作用尤为关键。新时代的青年成长于国家快速发展的时期,拥有优越的条件和广阔的视野,但也可能面临更多的选择和诱惑。通过深入阐释和践行校训,可以帮助学生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深刻道理,摒弃骄娇二气,培养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品格;同时,引导他们关注时代变革,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避免陷入思维僵化和知识陈旧,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弘扬校训精神,需要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可以通过:
- 开设相关通识课程或讲座,深入解读校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 挖掘校史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用鲜活的故事诠释校训精神。
- 将校训要求细化为具体的师德规范和学生行为准则。
- 在校园环境布置、文化活动开展中,突出校训元素,营造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氛围。
- 鼓励和支持师生在科研学习、社会实践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校训,并对其中的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宣传。
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如同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学校前进的道路,也塑造着一代代北工大人的精神气质。它源于古老智慧的深厚积淀,契合民族复兴的时代强音,指向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未来。深刻理解、自觉践行这一校训,必将为北京工业大学在新时代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这八个字所承载的,不仅是一所大学的理想与承诺,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时代责任与历史担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46014.html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办理入学有什么攻略没(重庆职院入学攻略)
- 滨州职业学院开设有哪些奖学和助学金(滨职奖助学金)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能否保研,原因是什么(亳职院保研原因)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一届招收多少人,最近几年("近年重应院招生人数")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般什么时候开学(吉林城职院几时开学)
-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福建中医药双一流?)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否有双学位,为什么(汕职院双学位原因)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就读的真实感觉如何("重庆运输职院就读体验")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是985还是211("襄阳科技职院属985?")
- 仰恩大学的院校代码和邮编是多少(仰恩大学邮编代码)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就读期间挂科了怎么办呢?(挂科应对方法)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的学费和住宿费明细(西理工高科学费住宿费)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