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石家庄理工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校训——“格物致知,学以致用”,是一组植根于中国深厚传统文化沃土,同时又极具现代职业教育精神的八字箴言。这八个字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对古典智慧的精妙提炼与时代化诠释,精准地概括了学院在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独特定位与价值追求。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的核心思想,体现了学院注重将理论知识探究(格物致知)与实践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它伴随着学院的创立、成长与发展历程,是学院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对自身教育使命的深刻凝练。它不仅是镌刻在校园中的醒目文字,更是内化于教学、管理、校园文化等各个环节的行动指南,指引着一代代理工学子从认知世界到改造世界,从汲取知识到创造价值,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理解这条校训的内涵与历史,是理解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办学灵魂的关键所在。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度解读与历史脉络


一、 校训的文本溯源与古典意蕴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校训“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由两个源远流长的成语构成,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体系。

“格物致知”源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是“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起点与基础。在古典语境中,“格”有探究、推究、纠正之意;“物”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致”即达到、求得;“知”则为知识、智慧。“格物致知”的整体含义是:通过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原理,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它强调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严谨的探究精神,反对空想与臆断。宋代大儒朱熹对此尤为重视,认为“格物”即“穷至事物之理”,是获取一切知识的基础。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则提出了不同的解读,但核心仍围绕通过实践来验证和获得真知。无论哪种阐释,“格物致知”都蕴含着中华民族重视实践理性、追求真理的优良传统。

“学以致用”同样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它直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思想。这一思想强调学问必须有益于国计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去解决现实问题。它反对脱离实际、空洞无物的学问,倡导一种以实用为导向的学习观。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强调“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就体现了对实用技能的重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等更是大力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以匡正时弊。

将“格物致知”与“学以致用”连用作为校训,其精妙之处在于:

  • 逻辑递进:“格物致知”是方法和过程,是“学”的深化;“学以致用”是目的和归宿,是“知”的升华。二者构成了从认知到实践、从理论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 价值统一:它统一了知识价值与实用价值,表明真正的学问既包括对原理的深刻理解,也包括将理解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
  • 时代呼应:在当代,尤其是在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领域,这一校训精准地回应了社会对既懂理论又能动手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 校训的确立与学院发展历史的交融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与确立,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深深嵌入学院自身的发展脉络之中,是其办学理念演进和时代要求变化的集中体现。

学院的创办与发展,正值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生巨大需求的时期。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学院从诞生之初,就明确了面向市场、服务区域、应用为本的办学方向。在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时,学院领导层和教育专家们必然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高度概括和凝练。他们从浩瀚的中华文化典籍中汲取智慧,最终选定了“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这八个字。

这一选择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 回应职业教育本质:职业教育的核心特征就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单纯的理论灌输或简单的技能培训都无法满足现代职业岗位的要求。“格物致知”要求学生对所学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有深入理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避免成为只会操作的“工匠”;而“学以致用”则直接点明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创造价值。
  • 塑造学院文化认同:校训是一个学校精神的旗帜。选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句作为校训,有助于提升学院的文化品位,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它向师生和社会宣告,理工学院所从事的职业教育,是一种有根底、有深度、有追求的教育,而非简单的职业培训。
  • 指引教育教学改革:校训的确立,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了根本遵循。它促使学院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实现“格物”与“致用”的统一,例如,加大理实一体化课程比例、深化校企合作、推广项目式教学等,都是校训精神的具体实践。

在校训的指引下,学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其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的过程。从早期的规模扩张,到后来的内涵建设、质量提升,再到如今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始终是衡量各项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它激励着学院在变化的时代中坚守育人的初心,同时也与时俱进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三、 校训的深层内涵与多维解读

“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这条校训,内涵丰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


1.认知维度:强调实践出真知

校训首先是一种认识论。它主张真知灼见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亲身探究和实践检验(格物致知),而非闭门造车或死记硬背。对于理工学院的学生而言,这意味着:

  • 在实验室里,不仅要按步骤完成实验,更要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 在实训车间,不仅要熟练操作设备,还要理解设备的工作机制和维护保养知识。
  • 在学习专业理论时,要主动联系实际案例,思考理论如何指导实践。
这种认知方式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快速迭代的挑战。


2.方法论维度:倡导知行合一

校训其次是一种方法论,核心是“知行合一”。它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将“知”与“行”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是为了“用”,而“用”又能深化和检验“学”,从而开启新一轮的“格物致知”。在教学方法上,这体现为:

  • 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完成真实或模拟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
  •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行业真实案例,将抽象理论与具体情境相结合。
  • 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发现不足,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平稳过渡。
这种方法论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行动力。


3.价值维度:崇尚经世济民

校训最终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即“经世致用”的入世精神。它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虚荣或纯粹的学术兴趣,而是要将所学贡献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这种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

  • 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作为未来技术人才所肩负的社会使命。
  • 工匠精神:对待技术和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 创新意识: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用所学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使得学院的教育超越了狭隘的就业导向,升华为一种成就个人、服务社会的崇高追求。


4.时代维度:契合创新驱动发展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核心战略的今天,校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格物致知”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学以致用”是创新的目的和检验标准,任何创新最终都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因此,这条校训内在要求学院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初步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有所作为。


四、 校训在校园文化与实践教学中的生动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是否真正融入学校的血脉,成为师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自觉行动。在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通过多种载体和途径得到了充分体现。


1.物质环境的文化浸润

校训被醒目地镌刻在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上,如主教学楼、图书馆或校园广场的景观石上,使其成为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室、实验室、走廊等场所,也常悬挂有诠释校训内涵的标语或名人名言,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2.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

这是校训体现最核心的领域。

  • 课程体系设计:学院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应用的课程体系。基础理论课程强调“格物”精神,引导学生探究本源;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则紧紧围绕“致用”目标,强化技能训练和项目实践。
  • 教学模式改革:广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仿真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模式,打破传统课堂的理论灌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亲身经历从认知到实践的全过程。
  • 考核评价方式:改变单一试卷考核的方式,增加项目报告、技能操作、作品评定、实习鉴定等多元评价手段,重点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第二课堂的延伸拓展

校园文化活动成为践行校训的重要平台。

  • 技能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备赛和参赛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格物致知”(深入研究竞赛项目和技术要点)和“学以致用”(在赛场上稳定发挥、解决问题)的极致演练。
  • 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成立科技社团、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申请创新创业基金等,将奇思妙想转化为实际作品或方案,体验创新的乐趣与挑战。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社会服务,如电器维修、电脑维护、科普宣传等,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检验所学、认识国情、提升价值。


4.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实现“学以致用”最关键的途径。学院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引入企业专家授课、开展“订单班”培养、共建产业学院等形式,将企业的真实项目、技术标准和管理文化引入校园,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无限接近未来 workplace,确保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五、 校训对师生成长的深远影响

一条优秀的校训,其最终价值在于塑造人。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校训,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教师的教学之路和学生的成长之路。

对教师而言,校训是职业操守和教学追求的准则。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引导者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自身需要具备“双师”素质,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能格物致知),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指导致用)。在校训的激励下,教师们会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合格领路人。

对学生而言,校训是求学期间的行动指南和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

  • 在校期间: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避免“死读书”或“轻理论重操作”的偏向,促使他们成为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既懂原理又能动手的“潜力股”。
  • 职业发展:踏上工作岗位后,校训所培养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使他们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并具备持续学习和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后劲,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 人生境界:“学以致用”所蕴含的奉献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人生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无数校友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成就,正是对校训价值的最好印证。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接受了“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熏陶的理工学子,是如何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中坚力量的。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的校训“格物致知,学以致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晰的逻辑结构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完美地诠释了职业教育的使命与追求。它不仅是学校的精神标识,更是一套完整的教育哲学和实践指南。这条校训的历史,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史紧密交织,其内涵在办学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和深化。它浸润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最终内化为师生的精神气质与行动自觉。在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这八字箴言将继续指引着石家庄理工学院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德技并修、堪当大任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92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30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