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安阳幼专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明德厚艺,贤行润身”这八个字。这简短而精炼的表述,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悠久的师范教育传统与特定的地域文化沃土之中,是其办学灵魂与精神旗帜的高度凝结。校训的诞生与发展,紧密伴随着学校从早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创建,到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的整个奋斗历程,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与价值宣言。其历史脉络,清晰反映了我国幼儿师范教育从注重基础技能传授到强调全人培养、德艺双馨的演进趋势。“明德”二字,直指教育的根本使命——立德树人,承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思想精髓,强调了道德修养在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核心地位,尤其对于塑造儿童灵魂的幼儿教师而言,此乃立教之本。“厚艺”则体现了师范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师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与保教技能,更要不断锤炼、深化艺术素养与教育智慧,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多元化、高质量需求。“贤行润身”作为一个动态的、实践性的要求,将内在的德性修养与外在的专业技艺统一于具体的教育行动与个人成长之中,倡导一种通过高尚的言行举止来反哺自身、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终身学习理念。
因此,安阳幼专的校训不仅是一所高校的自我规约,更是其对所培养的未来幼儿教师寄予的殷切期望,是引领师生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深刻内涵与历史脉络探析


一、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核心要义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明德厚艺,贤行润身”,言简意赅,意蕴深远。这八个字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精准地概括了学校作为一所幼儿师范高等学府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价值追求。

“明德”的基石地位

“明德”居于校训之首,凸显了德育在教育中的优先性和根本性。它源于《大学》开篇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学生固有的美好德性得以彰显和完善。在安阳幼专的语境下,“明德”具有双重指向:一是对教师而言,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幼儿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自身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这包括坚定的政治信念、爱国守法的大义、爱岗敬业的操守、关爱幼儿的仁心、为人师表的自觉以及廉洁从教的品格。师德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二是对学生而言,未来的准幼儿教师们,必须在求学期间就将道德修养置于个人成长的首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善良仁爱、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一个“明”字,既强调了认知上的明白、懂得,更强调了行动上的彰显、践行,意味着道德修养是一个由内而外、不断光大的动态过程。
因此,“明德”是安阳幼专立校育人的基石,确保了所培养的人才方向正确、底色鲜亮。

“厚艺”的专业要求

“厚艺”紧随“明德”之后,明确了学校作为专业性高等院校的特质。“厚”意为深厚、扎实、广博,寓意着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追求永无止境,要求达到精深娴熟的境界。“艺”在此处具有广泛的含义,它不仅指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艺术技能,这些是幼儿教师吸引幼儿、开展美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涵盖了所有从事幼儿保教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艺”,包括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卫生学等理论知识,课程设计与实施、游戏组织与引导、观察评价幼儿、家园共育等教育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厚艺”意味着安阳幼专致力于培养的不是简单的“保姆式”看护者,而是具备扎实理论功底、精湛保教技能和良好艺术素养的专业化、研究型幼儿教师。学校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严格的技能考核,使学生能够“艺”高人胆大,在未来职场中游刃有余,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贤行润身”的实践指向与终极目标

“贤行润身”是校训的落脚点,它将内在的“德”与外在的“艺”统一于实践,并指明了个人成长的路径与归宿。“贤行”意指贤德、美好的行为举止。对于幼儿教师职业来说,其一言一行都对模仿能力极强的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贤行”是教育效果最直接的体现。它要求师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与人交往中,都能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展现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职业要求的良好风貌。“润身”则是一个更具哲学意味的表述,语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意指用美德来滋养自身,使身心受益,人格臻于完善。在这里,“贤行”不仅是利他(教育幼儿、服务社会)的手段,更是利己(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途径。通过持续不断的贤德实践,个体的生命得以被德行和专业所“润泽”,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知行合一的高尚境界。这深刻揭示了教育的过程既是成就学生、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教育者自我实现、自我升华的过程。“贤行润身” thus 鼓励一种积极的、互动的人生观,强调在奉献中成长,在行动中升华,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历程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校数十年来的创建、发展、升格与壮大的风雨历程,是其办学历史、文化积淀与时代精神相互碰撞、融合的结晶。

地域文化沃土的滋养

学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拥有殷墟、红旗渠等享誉中外的人文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校训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殷商文化中蕴含的文明曙光、文字智慧,《周易》哲学包含的辩证思维、自强不息精神,特别是现代红旗渠工程所体现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安阳幼专的校园精神气质。校训中“明德”、“贤行”的要求,与安阳地区重视礼乐教化、崇尚道德文章的传统一脉相承;而“厚艺”的追求,亦能与古都安阳在青铜器、玉器等工艺美术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遥相呼应。这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使得安阳幼专的校训更具历史纵深感和地方特色。

学校发展阶段的烙印

校训的雏形与最终确立,紧密对应着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

  • 早期中等师范教育时期(建校至升格前): 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较早成立的师范教育机构。在那个阶段,培养目标主要是合格的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强调“一专多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和基本教学技能有较高要求。虽然可能没有明确提出系统化的校训,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已然深入人心,为后来校训的提炼奠定了实践基础和思想共识。这一时期的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对“德”与“艺”的初步结合与重视。
  • 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后的凝练时期: 随着教育层次的提升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原有的隐性精神需要被进一步明晰化、系统化,升华为能够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价值宣言。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深入研究师范教育规律、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最终正式确立了“明德厚艺,贤行润身”这一校训。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对学校历史文化传统的梳理和对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标志着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的成熟与自觉。
  • 新时代以来的深化与弘扬: 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于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安阳幼专的校训与此高度契合,“明德”呼应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厚艺”对接了提升幼师队伍专业水平的迫切需求,“贤行润身”则体现了促进教师终身发展的理念。
    因此,校训的内涵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学校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制度设计,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全校上下共同尊崇和践行的行为准则与精神动力。

与师范教育传统的承接与创新

安阳幼专的校训,深深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师范教育传统之中。从孔子“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能定位,再到近代以来“师范教育”概念的引入与发展,重视教师的品德修养和专业能力始终是核心主线。校训中的“明德”与“厚艺”,正是对这一主线的精准把握和现代表达。
于此同时呢,校训又体现了创新性。“贤行润身”的提法,不仅强调了行为的示范性(贤行),更点出了行为对行为主体自身的反哺作用(润身),这是一种具有辩证思维的、强调主体性与客体性统一的教师发展观,超越了单一强调奉献付出的传统叙事,更符合现代教育中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与幸福感的理念。这表明安阳幼专的校训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与功能价值

校训绝非悬置于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深深嵌入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肌理之中的活性基因,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导向、规范、激励与凝聚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地位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落实校训精神展开。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明确要求毕业生成为“德才兼备、保教能力突出、艺术素养良好”的高素质幼儿教师,这直接对应了“明德”与“厚艺”。在课程体系构建上:

  • 强化“明德”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等课程占据重要地位,并注重将德育渗透到所有专业课的教学之中。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将道德教育实践化、生活化。
  • 夯实“厚艺”课程: 构建了以学前教育理论为核心,以音乐、舞蹈、美术、钢琴等艺术技能课程为支撑,融保教实践能力训练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实训实习比重,建设高标准的实训中心,与众多优质幼儿园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确保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充分锤炼。
  • 营造“贤行”氛围: 通过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评选师德标兵和优秀学生等活动,营造崇尚美德、践行贤行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艺术展演、技能竞赛,在实践活动中展现才华、修养品行,实现“润身”的效果。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

校训同样是对全校教职工的要求。学校在师资引进、考核评价、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环节,都将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确保教师队伍“明德”的纯洁性。
于此同时呢,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学历提升、访学进修、校本培训、教研科研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艺”的厚度积累。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和行为示范者,以身作则地诠释“贤行润身”。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灵魂塑造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旗帜。学校通过校史馆、校园网、宣传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和解读校训精神,使其深入人心。组织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辩论、艺术创作等活动,使校训从文字内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自觉行动。校园内的楼宇命名、景观设计、校风学风建设,都努力体现校训所倡导的价值取向,营造出一种崇尚道德、钻研技艺、言行贤善、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滋养着每一位安阳幼专人。

对社会服务与形象展示的窗口作用

校训也是学校对外展示形象、服务社会的重要名片。安阳幼专培养的毕业生,以其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敬业精神,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这本身就是对校训成效的最好检验。学校积极参与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通过师资培训、课题合作、送教下乡等方式,将校训精神辐射到更广阔的社会领域,展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明德厚艺,贤行润身”的校训,随着毕业生的足迹和学校的服务活动,传播开来,成为安阳幼专社会声誉的坚实基石。


四、 校训的时代意义与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继续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对于学校应对未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应对学前教育发展新挑战的定盘星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正处于从“有园上”向“上好园”转变的关键时期,社会对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诸如幼儿教师职业吸引力有待增强、专业化水平需持续提升、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化机制有待完善等挑战,安阳幼专的校训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明德”,才能确保幼教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守住学前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厚艺”,才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幼师的需求;坚持“贤行润身”,才能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促进其专业自主发展,建设一支稳定、敬业、专业的教师队伍。

引领学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的导航仪

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走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是地方高职高专院校的必然选择。安阳幼专的校训清晰地界定了学校的特色所在——那就是专注于“幼儿师范”领域,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幼教人才。未来,学校应继续深挖校训内涵,将其融入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服务体系优化的方方面面。
例如,可以进一步探索将殷商文化、红旗渠精神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明德”教育;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婴幼儿早期教育研究前沿,不断更新“厚艺”的内涵与培养路径;可以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更好地激励“贤行润身”。使校训真正成为驱动学校改革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软实力和内驱动力。

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灯塔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安阳幼专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将是亿万儿童健康成长的奠基人。校训“明德厚艺,贤行润身”所蕴含的价值观,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更关乎国家未来一代的身心健康和民族素质的基石。
因此,持续深入地弘扬和践行校训精神,引导未来的幼儿教师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成为幼儿喜爱、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是安阳幼专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校训这座价值灯塔,将继续照亮安阳幼专学子前行的道路,也将通过他们,将光明和温暖传递给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其历史积淀的精华,是办学理念的结晶,是面向未来的承诺。这八个字所承载的精神财富,必将随着学校的持续发展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在豫北大地乃至更广阔的范围内,书写幼儿师范教育的精彩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991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0028s